一本《豐年》的誕生!一窺早期發行七部曲

《豐年》的徵文、有獎活動總吸引廣大讀者參與,答對題目者經常多到需抽籤決定得獎人。

文/編輯部

1編輯檯會議

每星期舉行全體會報一次以決定社務和編輯方針。

2採訪撰寫

《豐年》的農業文章均由專家執筆,新聞由記者直接採訪,圖為現場採訪模範農民。

3編輯校對

編輯人員埋首在工作桌前整理各版面的文稿素材, 仔細確認標題、文字與照片等細節。 右上圖為美術編輯楊英風專心繪製封面圖像中。 

4鉛字排版

5印刷

6裝訂

印好的《豐年》由大批男女工人整理好,在一兩天內將幾萬份的半月刊包紮、貼好名單和地址,迅速交付發送。

7郵局發送

郵局是《豐年》與讀者間的重要橋梁,它不分地區代辦訂閱《豐年》的手續,臺北郵局的員工也常須連夜加班直送每期的《豐年》給全臺讀者。每當月中和月底發送《豐年》的時候,豐年社大門就顯得特別熱鬧。

手完稿時代

曾經有段時期,豐年編輯部還沒有電腦與文書處理機能使用,整個製版印刷工程,必須仰賴照相打字,那是一個辛苦而浪漫的手工印刷年代。編輯群以沖洗照片的方式印出文字,再剪下文字、相片素材,黏貼於美工完稿紙上,最後送去分色、製版及上機印刷。所有尺寸都得用方格尺精準描齊,不同的插畫圖示也得先用鉛筆打稿、再以針筆及黑墨均勻塗黑,如果封面等版面擬彩色呈現,便需清楚標示基本四色的配比。在剪剪貼貼的原稿上,假如編輯想標示漸層、反黑反白等設計細節,一律手寫標註在上層的描圖紙,「留言」給後端製版人員……

如此厚工的製作流程,我們特別挖出《豐年》歷史悠久的照相排版時期手工完稿,帶你回到一九九〇年代以前的豐年編輯部,感受那個年代的職人們關於出版的技藝與溫度!

手工完稿小解析

以左下方「愛心禮盒」完稿為例:

1取回照相打字的照片後剪下

2反面噴上完稿用噴膠後,黏貼於方格完稿紙上

3覆蓋描圖紙,用紙膠帶固定

4寫上想要搭配的印刷顏色配比:CMYK(青、洋紅、黃、黑)0〜100%標示 想想看最後會呈現什麼顏色?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