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木材大漲與進口替代需求──後疫情時代的「國產材」機會/柳婉郁、李天裕

在長期森林保育跟禁止伐木的累積下,臺灣林地樹木已長得夠多夠大,且太過密集,應加強疏伐管理,也能提升國產木材自給率。圖為阿里山杉木林。圖片來源/Winston Chen@Unsplash

在長期森林保育跟禁止伐木的累積下,臺灣林地樹木已長得夠多夠大,且太過密集,應加強疏伐管理,也能提升國產木材自給率。圖為阿里山杉木林。圖片來源/Winston Chen@Unsplash

文/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柳婉郁、博士生李天裕

逛進居家賣場欣賞琳瑯滿目的木製傢俱,總會提醒自己:臺灣對原木料的供需量還是很大。2020年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北美地區木材無法順利出口、美國房地產火熱刺激蓋房,影響世界木材供應鏈,國際木材價格大漲,長期倚賴進口的臺灣也開始關注國產木材替代進口的可能。

臺灣林地已該疏伐  木材自給率遠低於鄰國

當前臺灣木材的年需求量約為434萬立方公尺,而國產木材的生產量為4.44萬餘立方公尺,表示臺灣自產木材量只占市場約1%,這個「木材自給率」比起日本37.83%及南韓57.4%相去甚遠,臺灣大量進口木材早成常態。

臺灣木材不出口而自給率又超低,是因為山林的樹木不夠多嗎?其實不然。

臺灣林地以國有林地為主,國有林地三分之一為人造林,在長期森林保育跟禁止伐木的累積下,已長得夠多夠大,太過密集,需要像理髮一樣去「打薄」;也就是利用伐木來讓這些過度保護的森林不要長得太密太遮光,不至於影響樹木跟其他生物的生長。

這種伐木行為稱為「疏伐」,是森林管理的必要措施,管理得當的疏伐能夠兼顧社會經濟,疏伐後的木材可以提供國內使用,創造出國產疏伐木。農委會林務局訂2017年為「國產材元年」,在2018年全國農業會議中決議在10年內將「木材自給率」提升到5%(增加至5倍)。

林務局規劃國有林地疏伐作業,以提升國內人工林生產量,但民間木材加工業者與木材利用業者可否配合林木疏伐的作業,整體木材供應鏈是否完整,成為下一步的產銷課題。

此外,疏伐林種以臺灣杉柳杉杉木為主,其中柳杉的產量最大,但是目前國內作為高經濟價值、適合製作傢俱建材的樹種為相思樹櫸木香杉臺灣杉臺灣肖楠,而國內僅有少數木材業者會使用柳杉作為材料,大部分是用來製作建築用模板,相較之下傢俱業者較少使用柳杉,這點也是臺灣森林經營面對的新課題。

國產桃花心木是製作適合家俱的原料,可為替代進口的標的之一。圖片提供/柳婉郁、李天裕/攝於臺南市新化林場
國產桃花心木是製作適合家俱的原料,可為替代進口的標的之一。圖片提供/柳婉郁、李天裕/攝於臺南市新化林場

進口替代課題眾多  重塑國內供應鏈為當務之急

據我們近期研究,現有的國產木材供應並不侷限國有林地,近年來私有林農也能供應楠木桃花心木,作為傢俱業木材原料;目前楠木使用逐漸減少,開始以桃花心木替代。

然而,傢俱製作業者多數使用進口木材,極少使用國產木材。未來國產木材供應能否以國有林地提供的疏伐原木來替代,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主要難題在於如何重塑國產木材的國內供應鏈。

私有林農也能提供相思樹,作為製造「香菇太空包」的原料,太空包香菇使用混合樹木打碎的木屑,消毒去菌後打入待養菇類菌種,再用塑膠包封住來「走菌」(讓菌絲生長),可大幅縮短走菌時程。實務上,油脂含量較少的木屑(如相思樹)便可作為香菇太空包原料,市面已出現以回收建築用柳杉模板所製作的香菇太空包。

然而,在僅1%的木材自給率現況下,現有的國產木材供應鏈式微,可能成為推廣國產木材的難題。國產木材能否取代進口,我們提出幾點看法:

一、提升國產木材價格與成本競爭力

相較於進口木材,國產木材的售價普遍相對較高,國內木材市場價格由木材貿易商人參考進口木材價格進行訂價。國內的木材通常由業者直接向木材貿易商或製材廠採購,而木材貿易商具備製材職能,可直接進口原木進行鋸木或剖材,加工分級後再販售給木材利用業者。

木材利用業者通常不具將原木剖材、加工分級的職能,而需仰賴貿易商或製材廠。圖為臺灣大學實習木工廠鋸木剖材加工。圖片提供/柳婉郁、李天裕

比起國產木材,目前進口木材具有較高的利潤,但幾年前受到碳足跡、非法砍伐、禁原木出口等議題影響,國際間開始反思,並意識到適當的自給能量也是必要的。

國內木材製材業者提供給木材利用業者的價格,每立方公尺約新臺幣13,000至16,000元,木材利用業者使用國產木材必然得在加工階段節省成本。武漢肺炎衝擊下,進口木材價格大漲,國際木材價格走勢從2019年每立方公尺150美元(約新臺幣4,222元)至今年一度大漲到超過600美元(約新臺幣16,890元),近來雖跌回約300美元(約新臺幣8,445元),但恐怕將不會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國產木材與進口木材價格必將拉近,這是發展國產材的好機會。

二、加速國有林產物標售流程

不論國有林地或是私有林地,多數國產木材來源均來自於人工林的疏伐木,少數為風倒木或者是漂流木。國有林地疏伐木,主要透過林務局各個林區管理處或工作站規劃林地疏伐,並公告標售。

標售的方式與內容將影響到國產木材推廣是否順利,或是發生流標的情形;一旦流標,將調整內容再次公告標售。每當進口木材價格低迷時,國產木材就容易發生流標,使得疏伐林木繼續堆放,這也產生木材損耗,降低國產林木品質。

因此建議標售林木的內容,應分類或是加工分級,但如何制定分類分級的標準,才能有效利用國產木材,仍得依據市場需要進行不斷地更新調整。另外,儘管多數木材利用業者開始關注是否有國產木材可替代進口,但他們對於林務局標售木材的作業方式並不了解,熟悉國有林與私有林標售作業的僅有國內木材採購商,因此建議應強化標售資訊宣導,以及上中下游供應鏈之資訊整合,擴大業者的參與,都是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提升國產木材的供應力

多數木材利用業者都會要求木材供應商供貨穩定,但不同區域的國產疏伐木種類大小不一,適合疏伐的樹木直徑介於15至30公分,一般來說節點較多;且直徑低於30公分的疏伐木,加工後可用木材原料相對較少,較不適合製作傢俱或建材。

因此,疏伐原木的供應數量規格是否穩定,成為推廣國產木材必須克服的問題。國內多數木材利用業者長時間仰賴進口木材,無論數量、價格,規格或品質穩定等,都是國產木材短時間內難以達到的標準,成為國產木材生產者需克服的挑戰。

國內長期仰賴進口木材,包括木棧板業者亦使用進口原木邊材,若想改變現況,需著力之處甚多。圖片提供/李天裕、柳婉郁
國內長期仰賴進口木材,包括木棧板業者亦使用進口原木邊材,若想改變現況,需著力之處甚多。圖片提供/柳婉郁、李天裕

此外,無論木材生產業者、加工業者或是利用業者,在當今勞力缺乏的情況下,普遍存在員工高齡與缺乏新進人力投入情況,成為整體產業發展最大難題。

國內木工產業的演變,多數以機械自動化與外籍勞工取代退休人力,技術加工門檻較高或是生產規模較小的公司仍舊必須得仰賴人力生產,既有的產能有限無法擴大規模,若提高國產木材生產量可能面臨無人可加工的窘境。

長期而言,國家仍須持續培養木工人才投入製造生產與彌補木材供應鏈缺陷,才可提高國產木材的使用價值。

四、促進國內木材加工與利用產業發展

在歷經30年的木工產業演變下,臺灣目前的木材利用業者主要為單板製造業者與木棧板製造業者居多,單板製造業者多數使用紐西蘭進口的人工林原木,規格標準一致,透過全自動機械設備進行加工,仰賴較少的人力。木棧板製造業者使用來自全世界各地價格低廉的進口木材,人力加工技術門檻較低。若要以國產木材替代進口木材,必然得考慮是否可滿足現有木材利用業者的需求。

建議先以增加原木木材利用率為主,將國產疏伐木分類,直徑較大的國產疏伐木,經過製材廠加工剖材後,邊材可作為木棧板使用的木材原料,木心的部分可做更有價值利用,直徑較小的原木,品質較差或節點較多以及原木加工後不利於製作成建材或是傢俱的木材,都可作為木棧板使用的木材原料,亦可成為進口替代項目,將是可有效提高國產木材自給率的方法。

另外,國內實木傢俱製造業者生產規模較小,使用國產木材的比重相對其他木材利用業者少,加上國內目前僅有極少數的人工乾燥工廠,多數利用國產木材製造傢俱的業者仍以天然乾燥木材為主,成為發展實木傢俱的瓶頸。此外,國產木材的傢俱銷售仍以國內為主,還無法出口國際市場,這也是需要突破的方向。

五、後疫情時代或可「大發國產材」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至2021上半年,國際木材大漲價。短期內,國際間許多鋸木廠與運輸業停擺,木材加工生產停滯,國內木棧板業者多數使用進口木材原料,自每立方公尺7,000元上漲至13,000元,市場報價開始出現不穩狀態,進口木材成本已高於國產疏伐木。木棧板業者受到缺料衝擊影響下,也開始積極尋找國產木材是否足以替代進口木材的可能。

棧板是商品進出口不可或缺的工具,各地出口工業區周圍皆有木棧板的製作工廠。圖片提供/李天裕、柳婉郁
棧板是商品進出口不可或缺的工具,各地出口工業區周圍皆有木棧板的製作工廠。圖片提供/柳婉郁、李天裕

國外鋸木廠員工可能因染疫等問題,勞力投入大幅短缺,若要恢復以往的生產水準尚需一段調整時間。國內業者普遍認為,未來國際木材價格易漲難跌,價格直接衝擊國內木材利用業者,特別是木棧板生產業者。

木棧板所需的木材原料品質相較其他木材利用業者低,加工程序也較為簡單。目前製作木棧板是臺灣進口木材的主要應用之一,各地出口工業區周圍皆有木棧板的製作工廠,成為貿易出口的重要工具,木棧板生產一旦缺料,勢必影響到整體商品進出口貿易。

後疫情時代,國內學者、林農跟傢俱建材製造商都對於國產木材寄予厚期望,希望提高國產木材使用價值,提升「國產力」。當然,國產木材不應該只作為木棧板、建築用模板或是香菇太空包,這樣或許短時間內能提高木材自給率,但在木材利用上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