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漁獲量與總容許量差太多?吻仔魚採捕規定過磅秤重

吻仔魚是魩鱙(ㄇㄛˋ ㄇ一ㄠˊ)的俗稱,是一種鯷魚類,本來體型就小,常被誤會為其他魚類的幼魚。(圖片提供/漁業署)

俗稱吻仔魚的魩鱙現正進入禁漁期,9月禁漁期結束後,採捕吻仔魚的漁船不僅要卸魚聲明,還須在指定漁港卸貨並過磅秤重,以落實卸魚聲明書申報量符合實際漁獲量的要求。漁業署統計近幾年的吻仔魚卸魚聲明,漁獲量在1千公噸上下,但依照科研調查訂定的總容許漁獲量卻有增加,兩者差距不小。

魩鱙禁漁期規定已實施十來年,授權地方政府在每年5月至9月期間,選擇一段連續3個月的時間,作為魩鱙禁漁期,全國共有9個縣市有魩鱙漁業,包括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並以新北市及宜蘭縣獲准採捕魩鱙的漁船最多,各有100艘左右,今年全國核准從事魩鱙的漁船共有389艘。

漁業署訂有吻仔魚的總容許漁獲量,並對各縣市的漁獲採取配額制,漁業署組長劉福昇表示,109年總容許量漁獲量有1,700公噸,110年總容許漁獲量有2,000公噸,以110年為例,2,000公噸的總容許量中,1,690公噸的配額分配各縣市地方府,剩下的310公噸則由漁業署掌握,各縣市如有需要,漁業署再行分配,不過,前提是必落實漁獲量的管理。

計算總容許漁獲量的上限是根據科學調研結果,與漁民報來的採捕情形無關,實際上兩者存在很大的差距。漁業署統計魩鱙卸魚聲明近年漁獲量都在1千公噸上下,但根據科研調查計算出來的總容許漁獲量卻增加至2千公噸,漁業署因此修正「地方主管機關訂定魩鱙漁業管理規範原則」,要求地方主管機關指定魩鱙漁業漁船卸貨漁港及卸貨專區,由當地區漁會實施過磅、秤重,讓漁業署能掌握全國各地魩鱙漁業實際捕撈與銷售情況。

近年來吻仔魚的採捕量並沒有因為長期實施禁漁期而增加,劉福昇認為採捕量不一定與資源量有關,漁民也有可能是因為天候或其他因素而減少魩鱙漁業,不能說採捕量未達總容許量就是因為資源量不好。

採捕吻仔魚的漁法,以大目袖網及流袋網為主,其中以又以流袋網最多,流袋網比較像是被動漁法,漁網放置海上,讓吻仔魚順流游進來,是較為環保的漁法,若以大目袖網捕吻仔魚,需要2艘漁船配合,漁獲效率也高,因此「地方主管機關訂定魩鱙漁業管理規範原則」修正內容也鼓勵變更漁法,以大目袖網兼營魩鱙漁業的漁民,可以申請變更以流袋網或叉手網、棒受網、焚寄網等作業方式捕撈吻仔魚。劉福昇說,漁業署希望降低漁獲的捕撈效率,比較建議改採流袋網,且漁民也不必尋求其他船筏合作,單船就能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