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急攻三大項農產業受重擊 陳吉仲:休閒農業短期全倒

休閒農業短期內受到疫情衝擊最大,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衝擊是否延續要看疫情控制情形而定。(圖片提供/農委會)

這次疫情來得又快又嚴重,讓很多產業都猝不及防,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休閒農業、花卉產業,以及黑鮪魚是這波疫情中,短期內受創最嚴重的產業,尤其「休閒農業全部倒,因為沒有遊客」,不過,這是5、6月的短期影響,疫情對農產業衝擊程度仍須視未來疫情能否獲得控制而定。農委會這次追加196.6億元的紓困預算,174億元用於農漁業的生活補貼,先集中於紓困的救急措施。

5月中旬雙北率先提升至三級警戒,不久,全國也進入三級警戒,減少外出是最高指導原則,因此休閒農業第一個就關機,陳吉仲說,若要說短期衝擊,5、6月受疫情影響最大,就是休閒農業、花卉產業,以及正值產季的黑鮪魚,「農場全部倒,因為都沒有遊客,花卉也全部受影響,黑鮪魚因為餐飲業都沒有了而受到衝擊」,5、6月短期時間內受疫情重大影響的,就是這3項產業。

農委會輔導處長陳俊言表示,輔導處調查已有5百多家休閒農業公告暫停營業,繼續營業的業者,其營業額及來客數都是大減,受到很大衝擊,已向行政院爭取7,200萬元經費,並規劃輔導方案,協助休閒農業業者度過難關。

去年疫情爆發後,花卉產業就受到很大影響,農委會農糧署長胡忠一表示,去年編預算補貼花卉市場供應人須繳交的管理費,今年會續辦;去年將花卉作為花卉教育課的材料,但今年這項計畫因為停課而無法執行,不少縣市已繳回經費,農糧署將再安排其他用途;至於花卉公共藝術,今年也會照常舉辦,在國道休息站、臺北車站等較為空曠的公共空間,以花卉做藝術造景,在消費內需低迷、外銷未改善前,政府介入力挺花卉產業。

另一個受衝擊的產業項目則是黑鮪魚,5、6月正是黑鮪魚漁獲最豐富的時段,卻遇上餐廳禁止內用的防疫期,東港黑鮪魚拍賣價一路走跌,5月28日出現跌破每公斤150元的低迷行情,所幸6月初回升至200元價位。農委會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將協助加工及凍存,待餐廳恢復內用消費後,凍存黑鮪魚即可釋出供應。

疫情升級三級警戒後,學校自5月19日至6月14日停課,對於供應營養午餐團膳蔬菜的農民影響很大,須另覓銷售途徑,陳吉仲指出,全國學校營業午餐的供餐人數約186萬人,每日需要蔬菜量280公噸,停課影響共計18個供餐日,農糧署協調受影響農民,將蔬果送往果菜批發市場優先拍賣、媒合國軍及電商或量販通路採購等措施,緩解銷售壓力。

去年的疫情讓電商平臺的蔬果銷售崛起,今年更加強化,防疫夯品「蔬菜箱」成為熱門關鍵字,陳吉仲說,消費者在乎防疫的前提下,農產品供應要穩定到手,尤其各縣市政府陸續加強傳統市場的分流管制措施,消費者透過電商平臺、農漁會供銷部、蔬果合作社等產地直銷管道訂購更多的農漁畜產品,「本周與上周比,北農蔬菜供應減少1成6,以平均每日到貨量1500公噸計算,1成6等於有2、3百公噸的蔬菜,從批發市場、傳統市場,改供應至其他管道」,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協調宅配業者,有效率地調度送貨能量。

陳吉仲同時表示,糧食安全不必擔心,稻米公糧庫存75萬公噸、民間庫存20萬公噸,加上今年收成的一期作,足供國人18個月所需;盤點蔬菜水果、畜禽產品、水產品等,均超過6個月的安全水準,供應無虞。

擴大估計未來1年農漁畜產品供應量能,稻米供應量(170萬公噸)超過需求量(120萬公噸);蔬菜需求量253萬公噸;果品需求量257萬公噸,不算進口蔬果,光是國內生產量已與需求量相當。畜產品方面,豬肉需求88萬公噸、雞肉需求80萬公噸、液態乳需求42萬公噸,雞蛋需求2,093萬箱,國內生產加上進口量後,均能正常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