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鯨豚擱淺通報數量維持44隻 海龜通報數增逾2成 活體增加10隻

苗栗後龍鎮福寧守望哨前方發現的擱淺幼體玳瑁,MARN雖然立刻救援,但仍在2天後死亡,幼龜救援成功率偏低。(圖片提供/海保署)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公布第1季臺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通報44隻鯨豚擱淺中,43隻死亡,只有1隻為活體迷航,近2年擱淺通報數量相同;海龜擱淺125件,較去年同期增24隻,其中105隻死亡,20隻為活體;20隻擱淺的活體海龜中有15隻與漁業行為有關,因鼓勵漁民主動通報,增加被誤捕海龜存活機會。

海保署比較近年鯨豚擱淺數量,今年第1季通報案件與去年鯨豚擱淺總數相同,2018年因為小虎鯨集體擱淺事件,當年度第1季通報數量多達68隻,為近年同期最多紀錄,2019年降為51隻,2020年、2021年第1季通報擱淺數量均為44隻,無論是鯨豚死亡擱淺或活體擱淺通報數量,近2年並沒有明顯增加,

通報44隻擱淺鯨豚中,43隻已死亡,近半數體況過於腐爛已無法分析死亡原因,其餘22隻死亡個體,專家研判致死原因,包括12隻為漁業誤捕、6隻為因疾病擱淺,2隻可能為船隻撞擊致死,另有2隻死亡原因無法研判。

今年第1季通報鯨豚擱淺種類有11種,以瓶鼻海豚最常見,其次為露脊鼠海豚屬;通報數量以澎湖縣的9隻最多,其次新北、彰化、屏東、臺東等地均為4隻;唯一活體是在澎湖縣發現的印太瓶鼻海豚,今年2月28日海巡接獲通知,澎湖縣湖西鄉沙港村下社漁港突然出現1隻海豚,漲潮後海豚自行出港,但隔日因潮汐關係,又游回港區,澎湖縣農業局租用船隻,將海豚帶出港返回大海。

海龜擱淺通報125隻,較去年增加24隻,其中105隻已死亡、20隻為活體,活體通報較去年同期增加10隻;海龜擱淺通報數量以新北市40隻最多,其次為宜蘭縣21隻、臺東縣19隻,海龜種類有赤蠵龜、欖蠵龜、玳瑁、綠蠵龜,綠蠵龜數量多達104隻。擱淺海龜死亡原因分析同樣困難,因多數個體被發現時皆已腐爛嚴重,105隻死亡個體能進行病理解剖的只有17隻,在5隻死亡海龜的腸胃道中發現人造物。

海保署針對鯨豚、海龜、鯨鯊、鬼蝠魟屬等易誤捕物種,訂有意外捕獲通報機制,尤其針對「活體海龜」,若發現有行動遲緩、缺乏活動能力或受傷的個體,建議漁民先通報海巡118專線,再帶回港交給海保救援網(MARN)團隊處置,可以提高海龜存活率。海保署表示,第1季獲報的20隻活體擱淺海龜中,因定置網或流刺網混獲、誤捕、網具纏繞等因素通報的案件就有15隻,活體海龜擱淺通報案件增加,應該是加強宣導主動通報奏效。

(圖表來源/海保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