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域養殖漁業的臺17線密碼 養殖水產將向鹹水魚塭傾斜

養殖漁業也有水資源問題,農委會將提升鹹水魚塭占比因應。(攝影/記者陳儷方)

滿足人類需求的水產品將以養殖為主,是近年來全球趨勢,包括臺灣也相同。2030年全球養殖水產占比將達59%,農委會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臺灣目前養殖水產品種類約有50種,吳郭魚、虱目魚等8種為大宗養殖水產,占比超過9成,臺灣的水產養殖將朝向善用海水及循環水資源,且增加冷水魚種養殖的方向做修正。

臺灣漁業分為遠洋漁業、沿近海漁業,以及養殖漁業,養殖漁業在3種漁業類型中益趨重要,但養殖漁業所需的建設例如拉設供水管線等,所需經費龐大,為了有效應用資源,漁業署著手規劃漁業生產專區,將養殖漁業集中化,提高公共建設的利用率,臺17線成了重要的分界。

臺17線以西就是漁業界俗稱的海線,以鹹水及半鹹水的養殖為主,臺17線以東則以淡水養殖為主,因海水來源不虞匱乏,因此臺17線以西的養殖漁業比臺17線以東來得發達。漁業署統計,在西部地區中,臺17線以西的漁塭面積有2萬3,313公頃(全國占比53.8%),有31處生產區及4處集中區;臺17線以東的魚塭面積1萬8,182公頃(全國占比42%),生產區有11處。

今年氣候乾旱,農作物因缺水停灌,導致農產品生產受影響,面對氣候變遷,養殖漁業也得未雨綢繆,張致盛表示,合理利用水資源在養殖漁業也很重要,目前鹹水養殖與淡水養殖魚塭占比為55比45,未來將引導修正為65比35,海水資源多,應善加利用,以減少養殖地下水的使用量,同時能發展海水高經濟養殖物種,尤其是冷水魚種的養殖。

漁業署養殖漁業組組長陳建佑表示,高雄永安地區的LNG(液化天然氣)冷排水養殖試驗場就是為了發展冷水魚種養殖而設立,鮭魚、比目魚等都是有養殖發展潛力的冷水魚種。

張致盛指出,目前國內的養殖漁業生產區有51處,未來將增加至60處,漁塭整合率由現行的24%提升至30%以上,朝向規模化發展,強化養殖漁業聚落、整合生產的原因,就是為了提供完善的基礎建設給養殖漁業使用,因為公共建設成本很高,將魚塭整合在一定區域內後,方便提供優質養殖用水給養殖漁民使用,養出優質水產品的基礎,就是好水與好苗,因水質不佳可能帶來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