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區輪作勢在必行 陳吉仲:5月農損恐會增加好幾倍

乾旱繼續下去,茶葉等高風險作物災損恐怕會再拉高。(圖片提供/農委會)

國內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嚴重旱情,今年3月高溫乾旱造成農業災損已逼近5億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2)日表示,農委會「大區輪作」制度昨日已拍板,勢在必行,今年一期作除停灌面積以外的23.6萬公頃農地,可保證5月底前農民有水可用,但高風險作物如茶葉、青梅、竹筍等大多在灌區外,若乾旱繼續下去,災損「絕對會突破好幾倍」。

氣候變遷之下,臺灣降雨有旱澇加劇的趨勢,去年延續至今的旱情即是活生生的例子。農委會擬推動「大區輪作」制度,鼓勵稻作轉作旱作雜糧等作物,減少農業用水需求,陳吉仲表示,農委會拍板將在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等地,實施兩年四期作大區輪作,輪作區農民若四期都種水稻,將無法申報公糧保價收購或稻作直接給付;若願意轉旱作,不只可領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每公頃4.5萬元,還有節水獎勵3至4萬元不等。

今年旱情持續,灌區內農地共31萬公頃,已停灌7.4萬公頃,陳吉仲表示,農委會上周五召集農田水利署17個地方管理處處長,指示在5月底、有較大降雨來臨以前,須保證剩下23.6萬公頃農地農民要有水可用;但灌區外37萬公頃農地,若無水源、蓄水池,乾旱衝擊恐怕愈來愈大,乾旱高風險十幾個品項作物像茶葉、青梅、竹筍等,約有2萬公頃都在這裡。

農田水利署長蔡昇甫也指出,因水庫灌區7.4萬公頃一期作已停灌,剩下23.6萬公頃都是河川引水灌區,河川引水灌溉有韌性,水量少時可輪灌,從大區輪灌、小區輪灌到精密灌溉,還可適時抽取呆水位河川水,農水署有縝密應變計畫,確定只要是有灌溉系統的灌區內農地,可順利度過此次旱情。

近來雲林斗六有鄰近味全公司灌區外農民,因久旱抽不到地下水,稻作卻正值抽穗用水高峰,希望味全公司提供乾淨工業廢水給稻作使用。蔡昇甫則指出,食品工廠的水質較不穩定,供灌需要符合灌溉水質標準,例如氨氮超過3ppm就會被視為不合格灌溉水,依照程序符合供灌水質,才有空間討論是否補充稻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