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含氚廢水 10種魚小心了!陳吉仲:若損漁民權益一定向日本求償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右)表示,將擴大監測水樣、浮游生物、仔稚魚是否遭受,若漁民權益受損,就向日方求償。(攝影/記者陳儷方)

日本政府決定2年後將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後持續產生的「含氚廢水」,稀釋後排放到海裡,一旦污染海洋,不論是海洋生態還是漁業資源都將受害。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4)日表示,政府會保障國人食安及漁民權益,如果漁民因此無法捕魚,會向日本政府要求補償,以維護漁民權益。

陳吉仲指出,日本要排放含氚廢水,卻沒有公布完整的輻射監測計畫,沒有交待排放後的海流及大氣擴散模擬、沒有考量對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的影響,這是跨部會的議題,但還有2年的時間可以因應。

漁業署就目前相關海域漁業作業情形,盤點出10種漁獲可能受到日本排放含氚廢水影響,包括:秋刀魚、赤魷、鮪類、旗魚類、鯊魚類,鬼頭刀、鯖鰺、白帶魚、烏魚、鎖管等重要經濟物種,這10種魚種在108年的漁獲量有25萬8,737公噸,產值約140億元。由於含氚廢水2年後才會排放,目前尚無實際影響,漁業署長張致盛說,會加強調查分析並監控漁場狀況。

漁業署現行海域監測有20處,監測時間為夏、冬兩季,已決定將海域監測提升至4季在62處海域監測水樣、浮游生物,以及仔稚魚,在漁港販售的漁體採樣數今年就會從每年平均200件增加至500件,確保海洋水產品的食安。

日本排放含氚廢水後,海域水體檢測若發現遭到輻射污染,張致盛表示,不排除暫停漁船在受污染海域作業,「會以產品的安全為第一」,雖然目前這還是假設性問題,但未來會視實際情況做出適當決策。

原子能委員會、農委會、國家海洋研究院等單位將合作執行「臺灣海域輻射背景調查計畫」,國海院將利用數值,模擬預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後,在北太平洋的傳輸擴散,並設置海域錨碇浮標自動監測站,提供即時海流與核輻射資料,並在日本開放排放含氚廢水前,建立臺灣沿近岸海洋生態系核輻射基線,作為福島含氚廢水排放前後的資料對比所需資料。陳吉仲說,求償需基於科學基礎,因此在日本排放含氚廢水之前的環境監測資料很重要,將完整收集做為未來比對、求償的依據。

陳吉仲同時表示,福島核電廠排放含氚廢水與日本福島食品的開放沒有關聯,監測及因應計畫是針對含氚廢水排放後對臺灣周遭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的影響做討論,全面監測並收集資料,監測結果若符合國際規範且對臺灣沒有影響,一切就結束,如果有影響,就會依照影響程度向日本求償。

不過,陳吉仲很擔心日本2年後要排放含氚廢水至海洋的消息,已經衝擊到水產品的消費信心,他強調,現在還沒有開始排放,希望不要因此而波及今年秋刀魚的價格,農委會會確保水產品食安及臺灣周邊海域的漁業資源及漁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