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仲點出中國危機 農林22條名為惠臺 實為利中

陳吉仲說,中國面臨糧食安全危機,很需要臺灣農業技術幫他們解決糧食問題。(攝影/記者陳儷方)

中國大陸今(17)日推出「農林22條」,透過土地租賃、補助、融資等優惠措施,要吸引臺灣農企業或農民前往投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對此做出3點回應:名為惠臺實為利中、新瓶裝舊酒了無新意、政策飄忽風險極高,同時點出中國面臨很大的糧食安全壓力,急需臺灣農業技術解決他們的糧食問題。

陳吉仲指出,農林22條只是將各省及中國中央有關部會既往相關補助,條列整理或重新歸納,並非額外新訂具體惠臺措施,而且這些措施只為藉此磁吸臺灣農業人才、資本,以及技術,解決中國大陸現在面臨的經濟成長問題及農業發展困境;同時,過去經驗顯示中國大陸各項政策本來就多存在時間短暫、取得不穩定、審核不透明、政策落不確定等多重問題,對投資人而言,風險極高。

中國大陸也提出對水果及茶葉等農產品,雙方建立相同檢驗標準,陳吉仲認為這是陷阱,對岸藉由「同等待遇」或建立農產品「國家標準」等手段,企圖矮化臺灣,陳吉仲強調,農產品貿易對象是全世界,不會只有兩岸農產品單獨貿易,若建立單一標準就是矮化主權。

中國大陸這20多年來,持續推出吸引臺灣農民或臺資農企業的利多措施,1997年至2006年設置「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2006年至2011年成立「臺灣農民創業園」、2005年對臺灣進口的15種鮮水果實施零關稅、2007年對臺灣進口的19種進口農產品零關稅、2010年ECFA早收清單3年降至零關稅、2018年惠臺31項措施、2019年對臺26條措施,以及最新公布的農林22條措施。

不過,從近30年臺商赴中國大陸投資概況可以發現,近10年赴陸農業投資件數每年已不超過10件,2016年2件、2017年4件、2018年6件、2019年1件、2020年5件。陳吉仲說,投資件數已偏低,與2005年之前的高峰相比,有很大的差異,雖然中國大陸一直公布優惠措施,但投資件數還是很少,這些惠臺獎勵措施對農業投資的吸引力薄弱,「22條不會有效果」。

陳吉仲同時表示,經濟部及農委會對臺商赴陸農業投資也有相關限制,包括臺商赴陸投資須向經濟部投審會提出申請,國內具技術優勢或生產仍多的農產品有409項是禁止前往大陸投資或技術合作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