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毒農藥使用量大減5成 110年將推農藥實名制、植醫制度

農藥十年減半計畫完成第1階段,14日召開檢討會,明年將推農藥購買實名制、植醫制度。(攝影/記者陳儷方)

農民使用農藥習慣今年最大的轉變,就是巴拉刈走入歷史,明年也有重要制度推出,將實施農藥購買實名制。不過,農委會強調,農藥實名制不是強制管理,而是輔導農民正確並合理使用農藥,配合農藥的合理使用政策,將儘快確立植物醫師制度,防檢局原訂明年補助農會或公所聘用實習植物醫師名額46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決定加碼,補助聘用名額增至92名,他說:「植醫制度要讓大家覺得有效、好用,才有利於植醫法的推出。」

陳吉仲今(14)日邀集產學及消費者代表召開農藥減半檢討會議,106年10月訂下目標10年內將化學農藥有效成分從9,139公噸減少至4,570公噸,農藥十年減半行動方案自107年至109年為第1階段,防檢局盤點執行成效發現,劇毒農藥使用量有顯著變化,108年使用量較107年大減50%;整體化學農藥使用量108年為8,983公噸,較基期年用量減少1.7%,較107年減少2.1%。

汰除風險農藥外,也強化分級管理,農委會加強盤點高用量高危害化學農藥,自106年起已陸續公告禁用15種、限用42種農藥的禁限用期程,提高學名藥上市門檻,並逐步淘汰欠缺毒理試驗資料的老舊農藥,農藥十年減半的配套措施則有:提升農藥販賣業者的素質、推動農藥代噴制度、推動植物醫師制度,且農委會還將加碼農藥實名制,農民種植作物的面積及種類,農委會已能大致掌握,透過實名制輔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更精準。

農藥代噴制度現在已逐漸上軌道,植物醫師制度及農藥實名制是農委會明年推動重點項目。陳吉仲指出,植醫制度要先從推廣著手,出錢讓農會或公所聘僱植物醫師,證明植醫能更有效率地解決農作物種植管理的問題,「植醫要懂的不只農藥,還有肥料及土壤,能具體幫助到農民,讓農民覺得好用」,等到植醫受到歡迎後,農委會才會送出法案,正式建立植醫制度。

根據農委會規劃,110年將補助地方政府及基層農會聘用實習植物醫師輔導農民,將招募46名實習植醫,不過,陳吉仲當場加碼1倍,即明年有92個實習植醫的補助名額,進駐農會及鄉鎮市公所,從事作物診療、推動有害生物綜合管理等工作,但與會者擔心,即使完成植醫學程,恐怕也無法應付田裡複雜的狀況,農委會承諾會先讓實習植醫到改良場學習半年至1年,再到農田去,提供農民協助。

今年因肥料搶購,農委會推出肥料實名制,經此測試,農委會的資料庫已大致能掌握農民種植作物種類及面積,輔導農民合理化施肥後,希望慣行農法的農民能精準使用農藥,明年將推出農藥購買實名制。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農藥實名制有2個政策目的,一是讓實耕者現身,現在實耕者與地主不少是口頭約,政府執行補助政策時會發生紛亂,以實名制確認實耕者;另一方面,農藥實名制並非強制管理農民用藥,而是輔導農民精準用藥,實名制買農藥時農委會才能了解農民用藥資訊,才能輔導農民正確使用農藥。

陳駿季同時表示,配合農藥實名制的則是現在北農已經實施的拍賣實名制,未來也會推廣到其他拍賣市場,再搭配質譜儀快篩農藥殘留,實名制從後端貫徹到前端,農委會未來所有資源的投入及協助,都會透過實名制。

陳吉仲指出,化學農藥就是一種專治病蟲害的西藥,包括舊藥的退場、新藥的引進,從風險控管的角度管理農藥的使用,而不是任意要減就減,須以消費者、環境,以及農藥施用者的風險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