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農民力」雲林「3X3+4攜手計畫」讓農業教育一條龍

農業師傅謝萬來(右)教虎尾科技大學農業科技系學生如何認識農作物病蟲害。(攝影/記者許素惠)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大手牽小手,推動農業人才的「3X3+4攜手計畫」,串連雲林縣內虎尾、北港、西螺3所國立農工高職,引入業師銜接各國中,將農業專業養成往國中扎根,同時引介深入農場工作兼實習,形成「農業一條龍」教育,培育理論實作兼具的新一代農人,也讓農業人力回流農村並永續發展。

少子化造成學校學生來源大減,裁系、減院甚至關校消息屢傳不鮮,虎科大是近年來少有增系的大學,108學年獲准增設農業科技系,進修部與日間部每年級招收70名學生,前者每周4天在農場實作,後者除了每周6小時實習課外,大四整年農場實作,目前到大二,校方希望培訓出真正的「農民力」。

虎科大農業科技系主任戴守谷表示,農村人口老化,即使是農村子弟也不想回到故鄉從農,立委蘇治芬爭取攜手計畫與產業創新,就是要打造一個完整的農業學習環境,讓年輕人願意回到農村,藉由農業區域的優勢,師徒相傳承,教學相長,學生不必畢業才對農業有貢獻,在就學的同時,其實就已經置身在學涯、生涯及職涯中,虎科大很樂意幫助臺南、高屏、中彰投等縣市科大,建制這套模式及系統。

戴守谷說,進修部40名學生都是循攜手計畫由高職直升,日間部30名學生中的17人經由統測成績分發,另13人考核包括在地農家子弟、學農與從農意願等背景條件甄選入學,有學生想朝畜牧或漁業發展,校方也加緊培訓酪農及養殖等業師,並在高鐵校區闢設溫室及露天小農場,做為學生的實習場域,全縣20鄉鎮市則建置共51處實習農場,包含了農林漁牧,還連結了雲林縣馬光農場大糧倉計畫。

全國及雲林縣農業經理人協會理事長謝萬來、余明澄,暖溪農場主張進昌、誌寶農場主李文寶、耕心有機農場主王玉彰、雲林縣精緻農業生產合作社監事王子峰等都是農業師傅,已加入農業幼苗培育行列。

虎科大老師王進學說,師徒共學由師傅教授技能性及實務性操作,並到實際的產業現場和業界連結,做中學、學中做,學生在手作過程就會比較能思考到成本、技術及人力等因素,將知識內化。

業師謝萬來表示,早期都講不讀書才從農,現在不一樣,從農就要讀書,否則在智慧農業上根本跟不上時代,念了雲林農業大學才發現菁英很多,專業沒有交棒傳承很可惜,因應產業的變遷,師傅也要學習,師徒共學就能達成終身學習的目標。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推動農業人才的「3X3+4攜手計畫」,仿傚德國師徒制,師(左)徒共學共長。(攝影/記者許素惠)

虎科大農業科技系蔡姓大一生家住沿海麥寮鄉,出身弱勢家庭,因缺乏自信不擅言詞,說話常結巴,高職3年跟著謝萬來在農場實習,不只學到農耕技術,與人應對也進步很多,目前轉到王玉彰的農場工作。

大二的林俊佑因為想幫阿公的忙選讀農業,從小就在田間打滾,對農事不陌生,是謝萬來的得意門生。蔡柏亦則是為了替阿嬤分憂解勞,雖然在農場實習時常常發問(因師傅教過幾次)而被罵,但學到很多。詹宜修的媽媽也反對他念農業,不過當她知道自己會開曳引機時,還是很高興。

然而,加入攜手計畫的農場主則遇到工資負荷過重的問題,教育部將進修部學生在農場實作視為建教合作,要求農場主得依勞基法提供基本薪資每月2萬3,800元、周休二日、享勞健保,加總農場主每月就要支付近3萬元(5428元雇主負擔的勞健保),不少人都吃不消。

謝萬來表示,學生初學農事,無法像熟手一樣可以一天工作8小時,且農事很難朝九晚五,工作時間得有彈性,上工時節也有淡旺季,農忙和農閒工作量差很多,月薪制失去彈性,所以農場主即使有心想協助培育下一代農民也會卻步,很多人直接雇用女工,以日薪1,500元計比較經濟,如果相關單位至少能補助5,000多元的勞健保費,相信會有更多農場主願意加入農業人才的培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