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變資材循環農業有商機 消費者願掏新臺幣支持

「2020循環農業環島列車」之旅,在全國各地召開18場次的成果展及座談會後返航。(攝影/記者陳儷方)

循環農業技術走出實驗室!農委會為推動循環農業產業鏈,帶著農委會各場試所研發的循環農業技術成果,開啟「2020循環農業環島列車」之旅,在全國各地召開18場次的成果展及座談會後返航,業者認識現階段的循環農業技術後,投資願意相當高,但也表示農業廢棄物分布太廣,料源如何集運處理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回應表示,「政府推動循環農業會提供誘因」,政府將投入資源,推動循環農業產業鏈。

國內農業部門年產農業廢棄物487萬公噸,近2年農委會各場試所均積極研發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已有多項成功產品問世,農委會今年首次啟動循環農業環島列車,到全國各地宣導循環農業,並在各場次座談會後問卷調查消費者購買循環概念產品的意願,透過成果展及座談會了解循環農業後,有83%的受訪者願意以等同市價或高於市價的價格,購買循環概念產品。

廢棄稻草可製成鳳梨包材襯墊。(攝影/記者陳儷方)

有消費者願意以新臺幣支持,才能創造商機,農委會畜試所所長黃振芳表示,他們也向參與循環列車活動的業者發出問卷調查,有80%的業表示願意投入循環農業技術應用,提升產業循環價值,但對於料源的取得則有疑慮。黃振芳說,業者反映,政府應協助農業廢棄物料源的集運處理,因為臺灣多為小農,農業剩餘資材分布很廣,料源集運處理是推動循環農業產業鏈很重要的關鍵。

陳吉仲也認同農業廢棄物的集運成本太高是重點,他表示來政策會提供誘因讓業者願意投入,以收集稻梗為例,不會只是收集起來,而是已確認末端需求,在運作機制中放入經濟誘因以推動循環農業,循環農業產業鏈的推廣,不會只有今年舉辦,明年還會擴大辦理,若現在不做,未來面對溫室氣體減量的要求時可能會來不及。

黃振芳指出,農業部門投入循環農業推動已有4年,106年是料源盤點,107年是創新技術的開發,108年是精進創新,109年則是朝向產業鏈佈局,現已有多款循環概念產品問世;108年國內循環資源再利用量為5.2萬公噸,109年12.5萬公噸,累計資源再利用量已達17.7萬公噸,減碳效益共計9.8萬公噸,相當於25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促進產業投資8.4億元。

雖然近期溫室氣體減量的討論熱度稍稍降低,但陳吉仲表示,溫室氣體減量是未來2、30年內無法迴避的問題,農業部門可藉此創造臺灣農業永續,也能增加農漁民的收入,因為未來農業部門將是碳交易的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