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路過宜蘭縣蘭陽大橋,可以發現蘭陽溪畔宛如下過一場雪,沿溪的甜根子草抽出純白色花穗隨風搖曳,讓路過民眾被眼前美景震撼,紛紛拿起手機不停拍照。今日綿延蘭陽溪中下游至河口的甜根子草,原來是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從102年起,為了抑制河川揚塵所栽種,起初種植20公頃河川地,但因環境適合生長,甜根子草竟自行長成上百公頃的雪白草毯。
甜根子草是臺灣原生禾本科甘蔗屬植物,每年10至12月抽出純白色花穗,不少人會將其誤認為芒草或蘆葦。近來蘭陽溪畔出現雪白甜根子草美景,不僅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在臉書上分享照片及空拍錄影,前宜蘭縣環保局長、現任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更在臉書寫「蘭陽溪芒原誌」,述說蘭陽溪栽植甜根子草始末。
原來,蘭陽溪中下游河川地是砂礫地,適合種植瓜果作物,過去不少農民向河川局申請許可在此種西瓜,西瓜品質好,儼然形成產業規模。但在砂礫地上種瓜,每年整地可能改變河床地形,農民用生雞糞堆肥,糞肥滋養大量蒼蠅,造成環境衛生問題,使用除草劑、殺蟲農藥也有污染溪水疑慮。
陳登欽時任宜蘭環保局長,他從與瓜農溝通著手,並加強對「行為人」的汙染稽查,使得瓜農開始尋找使用有機肥料、無魚毒性殺蟲劑等替代方案;替代方案成本高,竟促使瓜農漸漸放棄在河川地種植。水利署第一河川局隨著許可到期,也逐步將河川地收回,不再開放申請,迄今總計已收回200公頃河川地。
為了解決蘭陽溪河床揚塵問題,環保局也跟河川局展開試驗合作,他們嘗試過鋪乾稻草、建置攔水土堤等各種方法,最終發現以種植甜根子草效果最好。第一河川局管理課長李東盛表示,河川局起初在蘭陽大橋上游、七賢與大洲間的河床地,種植約20公頃甜根子草,宜蘭雨水充足,甜根子草自行繁殖,使得至今在蘭陽溪中游牛鬥橋、泰雅大橋段,到下游葫蘆堵大橋及噶瑪蘭橋段均可見到甜根子草草毯。
甜根子草適合防風固砂,還將蘭陽溪畔景觀從西瓜田一變雪白草毯,造就獨特景致,河川局此後進行河川疏濬畢,也會以種植甜根子草保護河川地,包括南澳和平溪疏濬工程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