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籲節水責任分攤 立委、民團促對工業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

缺水是天災,農民呼籲工業應一起分攤節水責任。經濟部水利署向立委承諾對工業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但仍有技術問題待解決。(攝影/記者陳儷方)

颱風季沒有颱風來,臺灣目前水情嚴峻,經濟部與農委會10月中旬宣布桃竹苗地區停灌,立委陳椒華4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政府不該每次遇到缺水就犧牲農業,訴求經濟部應儘速依法對工業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否則有怠忽之嫌;經濟部水利署主秘黃宏莆回應說,經濟部有決心要徵收,但有開徵技術性上的問題待解決,還在討論中。

陳椒華指出,依法供水先後順序應為:家用及公共給水、農業用水,其後是工業用水,但現在缺水卻是第一個停供農業,且2016年《水利法》增訂中央主管機關得向用水超過一定水量的用水人徵收耗水費,月用水量超過1,000度的用戶主要是石化、基本金屬、造紙、紡織與電子業者,應附徵10%至30%的水費,他認為不應該再把疫情拿出來當擋箭牌,因為景氣已經轉為代表景氣復甦的綠燈。

水利署主秘黃宏莆回應表示,夏季種水稻要靠颱風,7月起已每2週召開一次水情會議注意缺水問題,評估水庫水源即使全部供應農業用水,也不足以支應二期水稻灌溉需求,才會決定停灌。黃宏莆同時表示,雖然《水利法》第18條規定供水先後順序,但第19條也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可調整優先順序,並依法給予補償。

至於耗水費的開徵,黃宏莆表示,修法已過且水利署也有決心要辦徵收,但目前仍有徵收技術上的問題待討論及解決,耗水費實施時機也很重要,今年雖受到疫情影響但沒有妨礙與產業溝通的進度,已召開過4、50場的座談會,徵收方式已逐漸形成共識中,但無法承諾具體實施進程,除徵收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時機也需考量產業及民生。

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科長潘建成表示,工業局正面看待開徵耗水費,但建議規劃時,能給廠商節水誘因及獎勵,對於努力節水或落實回收再利用、致力清潔生產的業者,設計減徵機制,給他們鼓勵。不過,陳椒華並不認同,開徵耗水費的對象鎖定的是工業用水大戶而非一般中小企業,像台積電、中油、中鋼這些企業每年都有賺錢,且真正會被開徵到耗水費的戶數也不多,希望工業局最好不要有這樣的想法。

同一時間,農陣前理事長、苗栗灣寶農民洪箱帶領農民與民團前往行政院大門口陳抗,認為政府應該要有更積極、更全面因應缺水的做法,他們並且擺上香案向天祈求風調雨順。洪箱說,她為這些土地、這些稻穀請命,下次如果缺水請政府限制工業用水,不要停農業用水,讓工業工人休息,政府補助這些工人,讓他們休息,這樣才公平。

竹北農民田守喜拿起枯萎的水稻說,只要再2次灌溉,水稻就能收成,驟然停灌後,他種的香米只能做飼料米用,雖然政府有停灌補償金每公頃14萬元,但他種植香米每公頃本可賺20多萬元,現在每公頃獲利大約少了10萬元,但他痛心的是,水稻真的只差一點就能收成。

二期稻作停灌地區只有桃竹苗,其他地區的二期稻作仍可獲得正常供水,在高屏四重溪種植有機米、酪梨、洋蔥等作物的洪暉祥說,南部灌區沒有被停水,但農民只想在田裡從事農作,不想要停灌補償,錢他們可以自己賺,他呼籲農委會應該彰顯農業價值,去要求經濟部落實工業用水循環使用。

洪箱把準備好的「農民共同聲明」遞交給行政院,由行政院經濟能源農業處副處長林煌喬代為收下陳情書,他承諾會簽報給行政院長蘇貞昌,並請相關單位回應,給農民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