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嘗嬌嫩綠翡翠滿是濃厚的人情味 萬榮鄉西林村的山蘇盛產中

萬榮鄉的山蘇以人力採收,是西林村的農產經濟。

文/吳政諺 圖片提供/張力詠

山蘇,可以說是萬榮鄉西林村的農產經濟。怕熱的山蘇,在萬榮鄉呈現與檳榔樹「共生」的榮景,樹陰提供山蘇天然的溫濕度調節,讓萬榮的山蘇富含水分,還多了點甜味。

入秋的萬榮鄉,秋老虎依舊兇猛,不過路邊綻放深藍色澤的蝶豆花,卻能消除煩躁的感受。萬榮鄉西林村,大部分居住太魯閣族,在秋天的原鄉,絕不能錯過這一味,猶如綠翡翠的山蘇。

熱油爆香蒜末,加入青翠色澤的山蘇,在油鍋裡吱吱作響,之後再放入小魚乾大火快炒,一道香噴噴,令人垂涎三尺的山蘇料理熱騰騰上桌。這不免讓人好奇,「山蘇」是什麼樣的原住民美食呢?

萬榮鄉的山蘇種在檳榔樹下,與檳榔樹共生。

太魯閣族傳統野味 種在遮陰處摘採純手工

清晨5點左右,萬榮鄉西林村子裡,摩托車聲音此起彼落,天微亮的街道上,機車的大頭燈,彷彿是太陽公公的前導。農民騎著機車上山,要去田裡採山蘇。戴著斗笠、披上圍巾、套上袖套,太魯閣族的謝秀蘭與高珠蘭,帶著我們前往她們一起工作的山蘇田。

種在檳榔樹下的山蘇,呈現另一番「共生、共享」的美景,為什麼要種在檳榔樹下?高珠蘭說,別以為山蘇是蕨類就認為它好種,因為蕨類的特性需要濕度與遮陰,所以種在檳榔樹下最適合。除了要擔心山蘇受熱,還要特別為它遮光,高珠蘭與謝秀蘭在檳榔樹林間,架上長長的黑網,就是怕陽光直射,高珠蘭說,山蘇跟人一樣,需要「保養」。

萬榮鄉的山蘇農幾乎都採自然農法,農民說,三不五時就要去田裡拔草,現在是採收期,農民把握上午時間採收,好在下午出貨。而從採收到出貨,全部「純手工」,可以看到農民揹著竹簍、彎著腰採山蘇,模樣就跟早期在田裡種稻一個樣。

山蘇著重保養,照顧起來辛苦,採收時還得面臨風險。因為山蘇就種在山林間、濕度相對高的陰暗處。「幾乎每天都會被蜜蜂叮3次」高珠蘭說,夏天採收時最怕遇到蜜蜂跟毒蛇。因為蜜蜂最喜歡躲在山蘇的葉子下,當她們碰到山蘇葉時,蜜蜂就會受到驚嚇而向她們攻擊。

「有些採收工人嚇到了,再也不敢接工作了。」高珠蘭無奈說,除了蜜蜂會叮,也要防毒蛇咬人。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跟眼鏡蛇高珠蘭都看過,她坦言,自己也會怕,就算有多年的採收經驗,但還是會擔心,「所以採山蘇要特別注意安全。」

採收完畢後,大家夥兒一起回到家裡,開始後續包裝,供貨給等在電話另一頭的餐廳老闆們。但由於山蘇相當嫩,農民都不敢使用機器,怕一不小心,這綠翡翠就會被弄傷,所以純手工的山蘇,吃起來特別有人情味。

萬榮鄉的山蘇,都會送有機檢驗,通過後才上市。有認證,品質好,農民才能做出好口碑,也讓山蘇成為萬榮鄉西林村重要的經濟產物。

萬榮鄉的山蘇,一年四季都有,只不過夏天產量比較少,且長度也比較短。入秋以後,就是山蘇生產最旺盛的季節。

萬榮鄉的山蘇富含水分,葉子也較嫩。

萬榮鄉海拔高度夠 白天露水午後雨水滋潤出品質優良的山蘇

55年次的高珠蘭,種植山蘇已有30年,她開玩笑的說,山蘇是萬榮鄉西林村一帶老人的產業,也是老人家的收入來源。現在有越來越多人認識山蘇,也知道是原住民的風味菜,加上山蘇一年四季都有得採收。高珠蘭說,每當進入採收期,許多餐廳老闆就等在山下,甚至有些盤商專程從台北來到萬榮取貨。

太魯閣族的天性認真,他們認為只要還有體力、還年輕,能做就做,「自己認真也是自己的,不要羨慕別人,要腳踏實地」太魯閣族的農民這樣說,山蘇要自己顧,要拔草,偶爾也需要施點肥,但絕不用農藥。農民說,只有一種蟲會吃山蘇,所以蟲害少也少生病。

海拔700公尺以下是最適合山蘇生長的環境,剛好萬榮鄉西林村的海拔介於300-700間,晨間有露水、午後有雨水,滋潤了山蘇,不須額外澆水,就能讓山蘇長的又壯又好。農民表示,萬榮的山蘇,不僅保有水分,矮肥的樣貌,相較其他縣市瘦長形的山蘇,討喜度與賣相就加分。除了外表,萬榮鄉的山蘇吃起來水分多,葉子也較嫩,口感比起其他縣市的,還多了點甜味。

由於萬榮鄉的山蘇富含水分,口感也較清甜,除了一般市面上加入小魚乾的快炒吃法,農民習慣用更天然、更簡單的方式來吃山蘇。農民說,山蘇汆燙後佐上美乃滋,用涼拌的吃法可以吃出山蘇的原味,口感也相當不錯。另外,還有一種料理方式,就是將山蘇用蛋白裹上粉,進入油鍋,炸個3分鐘,就可以用作拼盤,不僅美觀,還可以吃到酥脆可口的山蘇。

萬榮鄉的山蘇不僅可以搭配小魚乾拌炒,還可做成涼拌食用。

【花蓮縣萬榮鄉公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