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以色列的新農業發展經驗與臺灣的發展契機

以色列北方高地之農業改良區,規劃在這片荒地打造梯田、果園、以及溫室,中間綠化區域已完成首期栽種。

文/國立臺灣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陳昱宏、廖耕賢、沈湯龍

以色列的領土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大約是臺灣的61%;其中有一半的面積更是沙漠土地,可耕地僅約0.44萬平方公里,只有臺灣的一半左右。不過在2019年,以色列的農產品出口值(包含農作物、蔬果、花卉、畜產;不含水產、加工食品)已突破20億美元,約為臺灣的3倍左右。究竟在農地不足、水源有限、先天環境不佳的狀況下,以色列是如何創造這樣的農業奇蹟?

以農化技術和尖端科學為基礎  新農業作法在以色列很早就扎根

面對環境的不足,以色列的作法是將現有資源發揮到最大極限,並透過農化技術改良作物特性和提升生長效率,再輔以尖端科學達到肥料、用水、以及生長條件的優化,作法類似新農業的精準農業 (precision agriculture)。在這個過程中,以色列開發了許多關鍵農業技術,包含滴水灌溉系統(drip irrigation)、耐旱瓜果、以及可由機器收成的芝麻品種等,目的都是以最少的資源和人力達到最大的農作物產量。

這些成果都呈現在以色列驚人的農業生產力:以番茄來說,全球平均生產力為每公頃50公噸,而以色列達到每公頃300公噸;以柑橘來說,北美平均生產力為每公頃243公噸,歐洲則為211公噸,但以色列卻可達到每公頃262公噸。而除了開源之外,節流也相當重要;例如糧食作物在採收過程中,平均耗損率為20%,但以色列卻可壓到僅有0.5%的耗損率。這些都是透過各項科技的精準投入所達到的結果。

意識到農業科技研發的重要性   以色列積極引進非對稱垂直策略結盟

以色列政府也意識到科技對其農業的利基,更了解以色列本身的農業規模仍然無法以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國相比,因此積極扶植國內的農業相關研究、技轉、和創業,同時也輔導中小型和新創型農企業盡速建立打進世界市場的核心實力。其中一項關鍵作法是透過租稅優惠、投資抵減等措施吸引跨國企業和以色列的農企業合作,進行投資、研發合作、或非對稱垂直策略結盟,一方面希望讓以色列的農企業能從跨國企業學習國際市場的需求、運作、和經營;另一方面也希望借重跨國企業在全球的銷售網路,將以色列的農業創新產品推銷到世界各地。

在臺灣過去電子產業的經驗中,國內中小企業與國際大廠的非對稱垂直策略結盟多屬於純代工生產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或原廠委託設計(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 ODM)這兩種合作模式;但這兩種模式往往被詬病會造成訂價策略受制於人、產品毛利率下降、及品牌發展受限等問題。

這是因為電子產業的特性是產品週期快速、取代性和競爭性都非常高,導致上游廠商對於下游廠商而言並無不可被取代的價值,進而導致非對稱垂直策略結盟出現許多不對等性。但在農業化學和農業科技產業來說,產品開發週期都很長,往往需要12~15年才能通過各種田間試驗並獲准上市;此外,各種產品類別也非常細化,不同類的產品難以互相取代。

更重要的是,農化產業是高度整合的產業,而根據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和美國愛默蕾大學各自獨立的研究,高度整合產業的龍頭企業會面臨研發資源減少和研發動能降低的情形;但是這些龍頭企業仍需推出創新產品因應市場需求,因此會愈來愈仰賴外部研發和非對稱垂直策略結盟。

以色列政府即看中這一點,盡力打造適合國內農企業專注於研發的環境,同時吸引國際跨國企業運用並依賴以色列的研發實力。如此一來,縱使兩合作企業的商業規模非對稱,合作關係也比較不會像OEM或ODM模式般出現不對等的情形。

結合專屬獨賣策略有助於農業創新產品提高利基

由於高度整合的產業往往對新進企業構成相當大的壁壘與進入障礙,故若能在非對稱垂直策略結盟的基礎上搭配專屬獨賣策略,將有助於提升合作的利基。在傳統的商業概念中,專屬獨賣往往會被質疑限縮市場和銷售量;但是在高度整合的產業架構中,市場中的龍頭企業寥寥無幾,而這時如果上游的研發型農企業已和下游跨國龍頭企業建立非對稱垂直策略結盟,再搭配專屬獨賣策略可讓下游企業願意投入更多資源安心推廣上游企業的產品,同時有助於增加下游企業對上游企業的依賴度,也會願意提供資源和資訊協助上游企業開發更優質和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而對於上游企業來說,專屬獨賣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其農業創新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效率,也能減少各種行銷和國際人事的成本,可謂一舉數得,共創雙贏。

以色列Roots公司的根溫優化控制系統可加速植物生長並提高產量,目前在生菜已驗證可縮短生長週期並提高產量達60~256%,在小黃瓜、蘆筍、番茄、草莓等作物也有顯著的成效。

以色列近年出現垂直策略結盟和專屬獨賣協議熱潮

近來有許多以色列農企業和跨國企業進行垂直策略結盟和簽訂專屬獨賣協議的新聞,例如在澳洲上市的以色列Roots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簡稱為Roots公司)在2020年2月時,與義大利的農業科技研發與銷售龍頭公司Cairo & Doutcher簽署一份專屬獨賣協議,於義大利推廣其作物根溫優化控制系統。

該協議內容初估至2023年可創造約350萬歐元(約新臺幣1.2億元)的收益。此外,因為該技術在義大利進行的先行試驗相當成功而引起當地農業部的注意,也獲得未來進一步擴大運用的機會。義大利是歐洲農業生產的前三大國,此番合作若能如預期般成功,想必有助於Roots在歐洲獲得更大的市場。另外,以色列的研發型農化企業STK bio-ag technologies 也在近幾年與多家跨國企業簽署專屬獨賣協議,旗下的農業創新產品也因此順利進入歐洲、非洲、和中南美洲市場,發展可期。

以色列農企業近三年與跨國企業簽署之指標性專屬獨賣協議案例。

臺灣的優勢與發展契機

相較於以色列,臺灣的可耕地面積和人口都比較大,作物多樣性也比較多,近年來在蝴蝶蘭、芒果、釋迦、荔枝等也有優秀改良成果,進而揚名國際。而在科技面來說,臺灣的電子產業引領全世界,要支援智慧農業所需的硬體和軟體具有價格、技術、和在地優勢。有鑑於此,臺灣要發展新農業和農業創新產品其實具有良好的基礎,近年也有愈來愈多年輕人選擇投入農業經營和創意行銷,顯示有具熱忱、知識、和使命感的人才群。在有計劃的政府輔導下,臺灣有機會讓小而美的研發型農企業遍地開花;而這些農企業若能再透過垂直策略結盟與跨國龍頭企業合作,並採專屬獨賣協議讓其農業創新產品有效率地進入國際市場,相信未來臺灣在全球新農業時代,將有機會再創造媲美以色列的臺灣新農業奇蹟。

  • 本文與國立臺灣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