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預告可可豆殼可泡茶 可可農:樂觀其成

屏東縣近年大力推動可可產業。(圖片提供/屏東縣可可產業發展協會)

屏東縣近年推動可可產業,農民栽培可可樹,可可種子(可可豆)可以製作巧克力、榨油、磨粉或當作堅果食用,但可可果肉及豆殼因非臺灣傳統食品,做為食品原料使用便違反食安法令。可可果肉去年10月已經衛福部評估可做一般食品原料使用,衛福部18日再預告「食品原料可可(Theobroma cacao)豆殼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草案,未來可可豆殼亦可做為茶飲原料使用。對此,可可農樂觀其成,欣見可可能夠物盡其用。

可可果實去除又厚又硬的果殼,裡面有白色果肉包覆可可豆,可可豆又分種皮、胚芽及胚乳3個部位,所謂可可豆殼即是指其種皮部位。可可豆殼一般是可可豆在烘焙前、後與胚芽一起移除的農業副產物,但為提高可可的經濟利用價值,農委會向衛福部申請可可豆殼做為食品原料使用,經衛福部依「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申請作業指引」評估程序及「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會」審查通過,已確認可可豆殼之食用安全性。

衛福部18日預告食品原料可可豆殼使用草案,明定可可豆殼「限供沖泡茶飲使用」,並且使用可可豆殼做為原料之食品,應標示「孩童、孕婦及授乳者應避免食用」之警語字樣。預告評論期60天,收集各界意見,最快可於今年底前公告施行;草案正式施行後,若食品使用可可豆殼做原料不符合前述規定,則可依《食安法》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可可豆殼未來可做為沖泡茶飲使用。(圖片提供/屏東縣可可產業發展協會)

可可豆殼所含的可可鹼成分,具有類似咖啡因的刺激性,根據國際研究報告,每人每天攝取量超過1公克,可能會引起心悸、肢體顫抖及失眠等症狀,對人體健康影響存在疑慮,衛福部因此委託屏東縣檢驗中心分析,證實每公克可可豆殼粉的可可鹼含量為10毫克,含量很低,確認其食用安全性。

臺大農業化學系教授蘇南維表示,可可鹼主要存在於可可豆的豆仁(胚乳)上面,豆殼(種皮)含量很少,食用本無問題,只是國內以前沒有食用習慣,未當作食品;並且,可可鹼與咖啡因、茶鹼同為甲基黃嘌呤類化合物,貓、狗不能代謝,但人體的耐受性很高,食用應無疑慮。

屏東縣可可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毅建則說,可可豆本來整顆連殼磨粉做茶飲都沒問題,食品原料標示可可豆也可以,但可可豆殼若單獨拿出來使用卻不符法規,讓他大感不解,現在衛福部草案確定可可豆殼可做茶飲,算是還可可豆殼一個公道。他說,可可豆殼磨粉做茶有淡淡巧克力香氣,過去業者賣豆殼茶包一包可賣到20元,豆殼實際約佔可可豆10分之1,能物盡其用,農民都樂觀其成。

屏東縣是國內最大可可產區。(圖片提供/屏東縣可可產業發展協會)

屏東縣發展可可產業,可可有多種食用用途。(圖片提供/屏東縣可可產業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