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 鳳梨釋迦宜7月中旬後修剪 減少果實裂果

鳳梨釋迦11月採收果實外銷國外市場,容易發生裂果情形。(圖片提供/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近年國產鳳梨釋迦為配合外銷出貨,有些農友透過修剪枝條產銷調節,將產期提早至11月;然而,11月採收果實容易在後熟過程中發生裂果,裂果率達85%以上,且往往送到消費者手上才發生裂果,對臺灣鳳梨釋迦形象影響甚鉅,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建議,7月中旬以後再進行產銷調節修剪,不要讓產期提早到11月,才可確保鳳梨釋迦品質。

臺灣鳳梨釋迦自然產期在7至9月,但因為鳳梨釋迦適合攝氏15至20度的冷涼氣溫,夏、秋季產出鳳梨釋迦容易在後熟過程中發生未軟熟即裂果的現象,所以後來均透過修剪枝條方式進行產期調節,調整至12月至翌年4月採收。國產鳳梨釋迦約有一半產量外銷,根據統計,108年外銷量已達1萬4356噸,外銷又以中國市場為主,佔9成以上;近年因貿易商要搶佔市場,於10月下旬、11月即收購果品外銷,因此時產量不多、價格看俏,部分農民也願意配合將產期提早。

臺東農改場副研究員江淑雯表示,臺灣氣溫較高, 11月採收的鳳梨釋迦,容易因生長期間積熱太多,後熟時果頭細胞崩解速度快,發生先抽心(果柄與果實分離)、再放射狀裂開的裂果現象,即使透過低溫儲藏可延後裂果,但裂果率均達85%以上。江淑雯說,果實裂果後發霉即無食用價值,而且裂果是在後熟過程中(室溫下2至4天)發生,往往是消費者買到以後才裂果,也會使其對鳳梨釋迦產生負評,影響日後購買意願。

鳳梨釋迦產期調節方式,是透過修剪枝條製造果樹逆境,促使其從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而開花,一般枝條修剪至開花需20至30天,人工授粉到果實可以採收最少也要120天,共計140天以上,但近年因氣候暖化,果樹修剪至果實可採收時間縮短,僅需130至140天、約4.5個月左右。

江淑雯表示,為了讓產期提早,果農常從6月就進行產期調節修剪,但為確保鳳梨釋迦品質,建議農友應在7月中旬至9月上旬進行產期調節,生產12月分以後的果實,才能減少鳳梨釋迦採後裂果現象。

今年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鳳梨釋迦外銷一度受阻,在農委會協助產銷調節下,今年1至4月出口1009噸,與去年同期相當,國內批發價格也能維持往年水準。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建議,7月中旬後進行鳳梨釋迦產期調節,生產12月分以後的果實,才能減少採後裂果現象。(圖片提供/臺東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