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鮪洄游到臺灣今年變壯了!平均增重超過1成

魚貫而入、待價而沽的黑鮪魚。(圖片提供/漁業署)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訂定各會員國的黑鮪漁獲配額,臺灣的太平洋黑鮪年度獲配上限為1709公噸,但近年來的漁獲量都沒有超過500公噸,不過,今年從4月中旬捕獲的第一鮪開始到5月中旬,累計已超過千尾,總重約250公噸,捕獲數量比去年同期多出1倍以上,且平均體重也比去年重1成以上,似乎看到北方黑鮪資源量的一線曙光。

太平洋黑鮪是洄游魚類,具有季節性遷移至沿海的習性,是北太平洋熱帶及溫帶海域重要漁獲,成魚於春夏期間會洄游到菲律賓至日本間的海域,游到臺灣附近剛好肥美,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指出,魚體油脂含量是美味關鍵,天氣變熱、海溫升高,脂肪量就減少了。臺灣近海每年4月至7月間可以捕到黑鮪,而屏東的黑鮪魚季也鎖定每年5、6月,這段時間的日捕獲量通常是最高的,東港區漁會總幹事林漢丑說,「今天(15日)進場拍賣的就有109尾,今年漁獲量比去年好很多」。

今年第一尾黑鮪魚,拍出每公斤9000元歷史高價。(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漁業署統計今年到5月14日止,黑鮪的漁獲尾數有1080尾、漁獲量245公噸,平均體重226公斤;去年(108年)整個魚季的漁獲尾數2137尾、漁獲量492公噸,平均體重199公斤;107年漁獲尾數1597尾,漁獲量369公噸,平均體重231公斤;106年漁獲尾數1680尾,漁獲量415公噸,平均體重248公斤。

從3年完整魚季數據,加上今年魚季進行1個月的數據觀察,漁獲量、漁獲尾數增加,平均體重也止跌回穩。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認為,4月到7月都能抓到黑鮪,現在還在魚季的前半段,即使目前漁獲量不錯,也無法推論會一直好下去,不過,捕獲黑鮪的平均體重增加,對於黑鮪資源量來說是正向訊息。

WCPFC針對太平洋黑鮪資源量進行調查與監控,並訂定配額,以避免過漁,林國平說,雖然今年的捕獲量比去年改善,但黑鮪的資源狀況並不好,跟十幾、二十年前的漁獲量相比就知道,「現在資源狀況是不太好的,要在可控制的範圍內讓資源量恢復」。

屬於近海漁獲的黑鮪,多數供國內消費,林漢丑說,今年價格差很多,去年拍賣價1公斤有7百多元,現在只有5、6百元,「差了差不多2百元」,即使有COVID-19疫情,餐廳營業額大減,林漢丑也不擔心黑鮪滯銷,因為消費者就是喜歡黑鮪魚,「只是價格今年差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