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審查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 農委會力拚明年上路

要有退休制度,才是一種職業,農委會力拚農退條例今年通過明年上路,讓農民退休有基本保障。(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

立法院經濟委會員15日審查《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報告草案時,也對外界的質疑做出回應,他說,從來沒有人把農民當成是一種職業,要有退休制度,才是一種職業,農退除了保障現在農民的權益之外,還能吸引年輕人投入農業,透過這項制度,調整農業勞動力結構。經濟委員會安排16日進行逐條審查,陳吉仲同時表示,希望《農民退休儲金條例》今年能三讀通過,明年元旦才能實施。

農民退休儲金制度是在老農津貼之外另加的項目,可自由選擇是否參加,也能自行決定1%至6%的提繳比率,農委會會做相對應的提撥,退休儲金帳戶的保證收益是不低於當地銀行2年期定存利率,且不論是否參加農退,都不影響請領老農津貼的權利。農民提繳金額計算基礎是勞工每月基本工資,現為23800元,如果提繳1%,就是238元,政府相對應提撥238元,當月儲金帳戶合計就有476元進帳;如果農民提繳6%,則每月要繳1428元,政府亦是相對應提撥1428元,則當月個人專戶合計可獲2856元,提繳愈多,未來就會領得愈多。

參加農退的農民於65歲後,除了可以領到老農津貼之外,還能領到農民退休金,以現年60歲、投保5年、提繳比率為6%為例,老農津貼加上退休金,每月可有8393元的收入;現年30歲、投保35年、提繳比率6%,則老農津貼加上退休金有26349元。

不過,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有不同看法,他提醒,按照物價漲幅推估,30年後的2萬6千元,僅相當於現在的1萬8千元,1萬8能買到什麼東西?農委會應該要先設想,他建議最高提繳比率可提高至10%,政府相對應的提撥比例應為1比1.5,讓農民有更多、更切合實際的選擇,且政府要更有誠意。陳吉仲坦承,30年後,2萬6的月收入確實有比較少,農委會將再行試算,於16日逐條審查時提出各提繳比例的版本,供委員會審查法案時參考。

院版農退條例從農委會提出的版本開始,政府相對應提撥比例就是1比1,不僅國民黨立委認為比例應提高,執政黨立委陳亭妃也認為至少提高至1比1.2,在政府預算可負擔的情形下,讓農民有感。

根據草案,參加農退的農民,65歲開始可以領月退,不過,農委會設定的餘命只到85歲,亦即在農民退休儲金條例的限制下,農民的退休金只能領到85歲,超過85歲,就只剩下老農津貼可以領,立委對此提出質疑。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指出,農村裡8、90歲還在下田耕作的農民比比皆是,如果農退只能領到85歲,對農民的協助還是很有限,認為農退請領年齡的限制,值得再討論,陳吉仲承諾會再試算看看,但也解釋餘命設定20年是參仿勞工退休金制度;勞保局則說明,勞退也是領到平均餘命(85歲)結束,原本規劃開辦延壽年金,讓退休勞工85歲以後還是有勞退可以領,但目前都沒有找到保險公司願意承辦。

此外,原住民平均餘命比全國平均數來得短,山地原住民差距8年,平地原住民的差距也有6年,國民黨籍的原住民立委廖國棟認為,農退條例以平均餘命做為基礎的計算方式問題很大,原住民餘命明顯比較短,應該提早讓原住民農民領退休金,陳吉仲在答詢時回應,如果農民退休金還沒領到85歲就往生,遺屬可以領回剩餘金額,但廖國棟認為,沒有人要把退休金留給孩子領,退休金就該自己使用,而不是留給孩子,農退條例應該讓原住民農民提早幾年領退休金。

陳吉仲認為提早領退休金的問題,在於提繳至專戶裡的總金額比較少,屆時可領的退休金也會比較少,不過,農委會可以再試算50歲、55歲、60歲領退休金與65歲領退休金的差異,提供立法院審查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