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糧食安全 疫情推波糧食自給率可望衝上40%

糧倉滿滿,是武漢疫情期間的安全感來源之一。(圖片提供/農糧署)

國內糧食自給率低,但似乎已擺脫谷底,且在全球武漢肺炎疫情帶來的貨物流通壓力下,今年可望獲得進一步的提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今年達到40%的糧食自給率目標,不是不可能」。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蔓延之後,各國陸續控制物資出口,農委會盤點國內糧食安全程度,稻米最充足,農糧署說,加上今年的二期稻作收穫,到年底為止,足夠30個月。

我國糧食自給率偏低,根據農糧署公布107年以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才34.6%,國人很多食物來自於進口,糧食安全議題多年前已備受關注,這次由於武漢肺炎疫情,不少國家開始控制物資輸出,同時,疫情也導致部分交運輸受阻,令人擔心自國外採購的食物,能否如期到港,以及國內庫存能撐多久等問題。

農委會盤點各項農漁畜產品與重要資材供應情形,農糧署指出,稻米的庫存是最足夠的、要種小麥也有小麥種子,澱粉來源還有地瓜這項秘密武器,種苗繁殖快速,可以充分足量供應。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說,公糧庫存現在90萬噸,遠遠超過法定3個月安全庫存量30萬噸,一期稻作可收獲120萬噸,二期稻作可以收穫80萬噸,國內的白米供應能量很充足,「除了提供2萬5千噸給臺酒公司製做防疫酒精之外,上週還標售3萬噸的公糧出去,供應國際需求」。

國人的白米食用量不多,107年每人白米消費量不到46公斤,因為偏愛麵條、麵包之類的麵食,所以小麥用量不少,農糧署代經濟部盤點,莊老達說,目前庫存加上在途的數量,約有6個月,同時也盤點了國內的小麥種子約有3萬噸,有需要也可以種。另外,地瓜是很好的澱粉來源,農糧署、種苗場、農試所盤點了地瓜種苗,莊老達說,地瓜種苗的繁殖度很快,根本不用擔心。農委會準備,因應疫情發展,一旦有需要就會修正政策補貼內容,以調整農業結構,農委會訂有「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透過獎勵轉作措施,配合種苗種子釋出就能轉作成我們所需要的糧食。

農委會同時盤點了資材穀物、農漁畜產品的供應量,認為均可充足供應。在資材穀物部分,蔬菜種子是進口的,到年底供應沒問題;以往,半年肥料用量約43萬噸,預估國內未來半年肥料生產量75萬噸,只要正常使用,可保證充分供應;農藥不論是原體還是成品,均已確認有充分庫存;未來6個月包括大豆、玉米、小麥在內的穀物生產約300萬公噸。

針對農漁畜產品的供應,稻米滿倉不用說,預估蔬菜未來6個月的供應量144萬噸,水果155萬噸,均高於安全水準,農糧署也會適時啟動滾動倉儲作業,提高倉儲量至4千噸。畜產方面,未來6個月可生產豬肉40萬噸、雞肉36萬噸、液態乳20萬噸,雞蛋每日2千萬顆,都能滿足國內需求。水產品供應方面,遠洋、沿近海、養殖漁業未來6個月可供應48萬噸,亦足供國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