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家農業科學獎 跨域人才推動深耕農業產業創新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與17位入圍得獎團隊代表合影。

文、圖片提供/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

因應氣候變遷、糧食安全,甚至是全球區域貿易相關衝突,臺灣農業基本問題慢慢浮出檯面。近幾年臺灣政府推動多項農業基礎建設發展,國人也越來越重視食安議題,如何提升更多新能量投入農業科技,以有效解決農業產業問題,為國內公私部門重視課題。

臺灣農業產官學研界深知面對複雜度更高、更多元的問題,已無法只靠單一領域的知識就可解決,唯有跨領域思考,才能鼓舞臺灣農業科技人才不斷學習、求新求變,以追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進展。

為表揚與鼓勵跨領域人才投入我國農業科學研究,並解決臺灣農產業現況的困境與挑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2019年首度創設國家農業科學獎,以高額獎金與經費補助優惠,表揚優秀科學人才與鼓勵跨領域的創新科研,共同解決重要的農業問題。

獎項緣由與核心價值

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認同國家農業科學獎應該是農業研究層級最高的獎項,是農業從業人員的期待,一個好的獎勵是永續、持續性的,讓農業從業人員有一個盼望,有機會讓社會大眾認同。他進一步表示,對國家農業科學獎有兩項期待:一為解決臺灣農業基本問題,如人力結構、土地規模、產銷調節、通路、冷鏈加工等農業基礎建設,這些基礎建設如果都解決完成,相信臺灣農業產業會更有競爭力;二為希望透過國家農業科學獎的跨域研究及先進科技技術,以解決全球政經、環境生態變化所產生的農業相關問題,期望透過獎項的持續性實質鼓勵,讓研究成果得以延續,使臺灣農業能更向前邁進。因此,他認為此獎項絕對不是以學術報告發表為主的獎項,而是以解決農業問題為目標,鼓勵研究人員透過團隊合作及從問題解決方向為出發點,來研究出對農業有實際貢獻的研究成果。

入圍團隊的研究特色

首屆國家農業科學獎主要針對產業貢獻、社經發展、前瞻創新,跨域加值與環境永續等五大獎項類別進行甄選,選拔過程共計85件申請參賽,其中有26件申請潛力新秀,評選作業發現被推薦的潛力新秀團隊平均年齡約38歲,皆是相當年輕的研究團隊。最後17組入圍團隊參賽成果,皆顯見與產業及社會大眾有密切關係,投入研發時間均非常久,部分成果更已經在產業應用,且從入圍者的研究成果亦可發現資訊技術、社會經濟等已與農業科學的跨域知識深度結合。下列針對各獎項予以說明:

產業貢獻

藥物毒物試驗所團隊「食安把關新利器殘留農藥質譜快檢技術」研發及整合FaPEx®殘留農藥萃取技術、農藥殘留化學質譜檢驗與雲端數據演算技術,成功發展出10分鐘檢驗殘留農藥質譜快速篩檢方法。

社經發展

海洋大學團隊「新世代海洋資訊系統–DeepSea 9」結合漁業和資訊工程科技,可提供即時的漁船船位、漁貨捕撈地點和總量統計,並透過資訊智慧化技術研判,並警示違反法令之事實,其研發成果與漁政單位的努力下,讓臺灣自歐盟漁業黃牌名單除名。

前瞻創新

農業試驗所團隊「農業空間資訊整合協作應用,系統化盤點全國農地的質與量」透過建立農業空間資訊,串接及建置農業各單位的業務作業,包含:農業環境資訊、土壤資料庫應用、作物監測及產量估測技術、無人機農業勘災、自動化影像辨識及土地覆蓋與土壤資料加值應用等。

跨域加值

畜產試驗所團隊「新穎抗逆境緊迫飼料添加物」整合各領域之基礎研究,找到與動物抗緊迫相關之生物標記,並加速田間試驗與基礎研究間的雙向驗證,使技術快速成為農民飼養豬隻的新利器,提升豬隻育成效率。

環境永續

特有生物中心「TaiRON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推動民眾參與記錄及撿拾採集路殺生物樣本,並透過路殺資料庫參與回報路上死亡動物時空資訊,改善動物路死及增進生物疫情監控。

傑出成就獎

本次唯一的傑出成就獎得主為毛豆產業團隊,有「毛豆先生」美譽的周國隆博士,目前為高雄農改場旗南分場長,研究毛豆20年的周分場長回憶過去臺灣毛豆外銷市場一度被中國超越,甚至只剩中國產量的一半,經過20年的品種改良、機械化透過品種改良、生產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及專區輔導,成功打造國產毛豆變「臺灣綠金」,大幅提升臺灣毛豆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獲得傑出成就獎之高雄場分場長周國隆分享毛豆品種技術外銷生產與專區輔導成效。

跨域人才是農業科技創新重要量能

身為評審團團長之台灣農學會理事長盧虎生表示,選拔時最深刻的是參選團隊都非常年輕,透過資深的專家帶領年輕的科技研究人員,傳承相關技術;除了農業科技的傳承,透過年輕的創造力,並導入新的科技技術,因此不但有傳承也有創新,這讓我們看到了農業的希望與價值。

盧理事長還特別說明本次獎項最大特色在於,跨域團隊的組成參與,跨域可以指從農業小領域跨入大領域,甚至是兩種不同領域的結合(大數據、區塊鏈、行銷),讓整體產業成效達到1+1>2,產生加值效果,使農業成果能快速讓社會大眾接受。此舉也呼應目前科技的成就,不再僅是單打獨鬥的狀況,團隊合作激發創造力和產業貢獻,更能詮釋這國家科學獎的頒獎價值。因此,不論先進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智慧農業、生物經濟、循環農業發展,唯一的關鍵就是跨域的整合效率及速度,這也是未來臺灣農業成功的關鍵及農業競爭力。

國家農業科學獎各類領域之評選範圍

領域類別 評選範圍
(一)產業貢獻 產出或運用的農業科學創新技術研究或過程,對臺灣農產業推廣與應用,具有重大貢獻者
(二)社經發展 產出或運用的農業社經科學研究或過程,對提升政府施政效能且對農業經濟效益、永續性、社會關切程度及公共利益正面影響具有潛力
(三)前瞻創新 產出或運用的農業科學具有創新、想像力或前瞻科學研究、技術或過程,具有原創性者
(四)跨域加值 產出或運用的農業相關跨域科學創新技術研究或過程,可創造臺灣農業新價值者
(五)環境永續 產出或運用的農業環境永續研究或過程,可提升環境永續效益並具有資源保育成果或經營管理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