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尋常卻雋永的家用配件 – 檜木桶師 李老居

文/許鈺屏 攝影/林韋言

若可以搭乘時光機,離開充斥塑料的速成現代、回到從前,便可見到那時家中必備家具、家用品等,最常見的材質 是木材。木材質樸的色澤與淡淡的自然香氣,讓其成為那年代最尋常,卻也最雋永的存在。

住在嘉義縣水上鄉、從事製作檜木桶行業近 80 年的李老居,是少數仍以 傳統方式製作檜木桶的師傅。高齡 92 歲的他仍勤於投入木桶製作工作,自家 騎樓就是他的工作室,鋸木、刨木、組裝,全在這裡完成;走入家中,檜木香 氣立即撲鼻,小小空間堆滿木材原料、工具和整齊疊放的大小檜木桶,時光宛 如倒轉至幾十年前,人人還倚賴木製品的年代。

用上一輩子的陪伴印記

「有些都變成古董和傳家寶了,很少見囉,我兒子叫我毋通賣!」李老居 笑著解釋,好比傳統嫁娶須準備的「子孫桶」,得漆成喜氣的大紅色,用來讓 新娘上廁所、幫新生兒洗澡;或廟裡高高的籤筒,也有人拿來當傘桶或垃圾桶; 還可以是米的量杯,製成固定容量,「糶米」(指買米)時帶上一只,買多少 就一目了然。

檜木桶還有另一常見用處──澡桶。簡易澡桶如同今日的浴缸,放了熱水 就可以隨時在家獨享泡澡的愜意;而更講究的大澡桶則保留燒柴火的小空間和 特製煙囪等配備,一人在桶內泡澡,另一人可打開小門添柴、保持水溫。李老 居滿意地說,浸著熱水,再加上療癒的檜木蒸氣,真的很幸福又享受呢!

「而且選咱阿里山的材,這些東西用一百年嘛無問題!」李老居掛保證, 從前人家買一件就要用上一輩子,而他製作的檜木桶都選用臺灣的優良檜木, 只要好好愛護,絕對可長久使用。他的大女兒李金桃也隨即拿出一個滿布灰白 肥皂痕跡的澡盆佐證,「這是爸爸做的,我們小時候都用這個洗澡,還留到現 在。」如今雖已少用,但老師傅的工藝盛裝著生活與歲時的細瑣,終成為家常 與時光的一枚枚陪伴印記。

木桶師傅的手藝考驗 

然而,要做好一只檜木桶相當費工夫。李老居提到,從選材開始,就要避 用較接近樹皮的木材,以免容易腐壞。接著,他會依照預計的木桶大小,測量、 鋸下長短一致的木板,並一一刨平、調整木板厚度。

等到前置處理完材料,就要進入「組裝」的階段。只見他翻找工具箱、拿 出紅筆,熟練地憑經驗目測,並毫不遲疑地在預計打釘的地方做記號;至於釘 子,也是自己用竹子削成的小竹籤,其粗細和長度恰好適切且穩固地連結兩塊 木板。

若釘成的木板已可圍成預計的桶狀大小,便開始捆繞、束緊,「阮過去都 用竹子削成細長的竹片,來編成繩子,再拿來捆木桶;後來改用鐵絲,現在大 部分又都改用不鏽鋼了。」李老居進一步指出,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尾箍」, 也就是檜木桶完成前的最後一次捆束,同時是固定木桶底部的關鍵,「要先量 好長度,否則捆得太鬆,使用到一半,底部容易塌下去;太緊又箍不起來。」 簡而言之,「尾箍」的成敗得看師傅功力。而大功告成後,使用澡桶時注水讓 木頭膨脹,剛好合起木板間的縫隙,因此也不易漏水。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7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