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與小孩的充電站──台南塾

文/李怡欣 攝影/林家緯

不教才藝與高分祕笈,「台南塾」帶小孩烹飪、旅行,一起玩更多 學校沒教的新鮮事。乍看之下,可能會以為台南塾是大雜燴式的補習班, 但官方部落格上「不是補習班,也不是一般的才藝教室」這段文字用粗 體加底線特別強調。創辦人羅士哲希望台南塾能替臺南帶來不同的教育 想像,成為小孩與家長的教育新可能。

不用上學的週日,羅士哲帶著十幾個小孩來到台糖的新營副產加工廠,向柳營的編織家劉哲安「拜師學藝」,練習將植物變成精緻的繩子與飾品。

練習,從觀察拆解到製作 

要讓小孩知道飾品用什麼做、怎麼做,得要循序漸進。就先從分解繩子,看看繩子是怎麼做的開始吧!把小孩分組,在家長與小幫手的協助下,將各式各樣的繩子拆開、燒燒看。「繩子可以拆成三條小繩子耶!」「燒起來會變成灰,聞起來有地瓜的味道。」「有種繩子拆不開,一燒就熔化了。」繩子的奧祕陸續被破解, 小孩發現繩子是由幾根更小的纖維扭轉而成, 也察覺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的差別。

觀察出繩子編織原理後,劉哲安用稻草示範「打草索仔」,準備一大袋的稻草給大家練習。小孩三人一組,一人抓住兩股稻草交會的一端,其他兩人各拉一股,朝向同個方向合力扭出繩子。同樣的步驟,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 果:有慢工出細活、緊實緻密的草繩,也有追求速度與長度,長到足以讓幾個小孩一起跳繩的繩子。

樹種多樣的廠區,暗藏許多可以用來編織的植物。「出發!」小孩放下手邊工作尋寶去, 有的在路上撿拾樹葉,有的在大人協助下用柴刀砍下構樹枝條。小孩古靈精怪,任何植物都可以當玩具──可可椰子殼像足球,大王椰子葉是拖車。途中,有人玩起大樹下的鞦韆,乘風擺盪,不亦樂乎。

吃過午飯後,劉哲安進一步帶著小孩萃取纖維,編成細繩與戒指。從植物到飾品,得經過繁複的工序,還要留意細節才不會出錯卡關。 原以為小孩很快就會失去耐心,沒想到大部分小孩都相當投入,一步一步練習、調整,甚至 有人做完之後,繼續挑戰更細的繩子、難度更高的戒指,求知的眼神閃閃發亮。

問題兒童,不當傳統老師

過程中,羅士哲一邊協助教學,一邊觀察每個小孩的參與狀況,適時上前溝通幫忙,還得不時接招小孩各種天外飛來一筆。一般人不到半天就筋疲力盡,他卻彷彿有著用不完的電力, 活動結束後輕鬆說道:「今天只是小 case,還有更累的呢!」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