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人的古鎮夜不眠—鹿港囝仔

文/廖詠恩 攝影/林家偉

「這是剛剛在市場那買的麻糬,恁先呷,這家生意很好,再晚就買不到了。」初次見面,張敬業帶來他鍾愛的鹿港小吃,用慣用的臺語催道「你們先吃」;傍晚分食一盒甜食,令人聯想到晚餐前偷吃零食的嘴饞孩童。

32歲的張敬業確實是鹿港的孩子王,2012年,他與一群鹿港青年成立「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他們清理社區環境,舉辦論壇、市集、展覽,還自籌自辦「今秋藝術節」,要重新詮釋古鎮在觀光之外的新可能。

鹿港囝仔的保「鹿」運動

張敬業出生於鹿港頂番婆,騎車十幾分鐘便能抵達的鹿港鎮中心,對小時候的他來說,是一座體驗都市生活的遊樂場,「國中的時候,我們就會來鎮上飯店樓下的保齡球館打保齡球,一百塊就可以打一個下午。」他與許多鄉下孩子一樣,年紀越長,離家越遠,國中畢業後就到外地求學。

2009年,從小學笛簫的張敬業隨表演團體到義大利演出,途中路經幾個小城鎮,他們住在小學教室,吃社區媽媽煮的菜,受到在地青年的熱情款待,他被社區與藝術的連結深深感動,心中悄悄埋下返鄉創業的念頭。

而學藝術管理的他,回鹿港後辦的第一場「活動」竟是清理社區池塘。「一開始我們就真的只是看到地上有垃圾,想要把它撿起來,就這樣子而已。」張敬業與夥伴為大掃除取了一個響叮噹的名字:保鹿運動,「有一個朋友說肖欸你們到底在做什麼,可是看到我們不但嘴巴上說,還真的去做,所以第二場也跟我們一起來。」

每個月一場的保鹿運動從擦拭廣角鏡、走讀活動,到公民論壇、紀錄片工作坊,逐漸匯聚鹿港青年的能量。2015年3月,鎮上日治時期的「黃慶源商行」忽遭怪手剷除,保鹿運動的成員和文史工作者踏過滿地殘磚碎瓦,發現後方還留有一棟擁有八十餘年歷史的建築「金銀廳」,是商行主人黃氏家族的宅邸。他們即刻展開搶救行動,3月底向彰化縣文化局遞送連署書,兩天後金銀廳被列為暫存古蹟,進入為期六個月的古蹟審議程序。

審議期間,保鹿運動一行人也不光是等待,他們發起一連串活動:在臉書號召群眾打掃幾乎被雜草吞噬的金銀廳,並於其中舉辦公民論壇;策劃模型製作工作坊,呈現這幢融合中、日與西洋建築元素的老宅面貌;展開募資計畫,開辦「再現金銀廳」特展,喚醒社區居民對於在地記憶的重視。幸而金銀廳最後免於被拆的命運,於2016年4月1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