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百工圖】蘋果快快紅,阿凱

文/ 諶淑婷 攝影/ 黃世澤 繪圖/ 雄爸

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紅艷便宜的進口蘋果,日本、智利、美國、紐西蘭,南北半球都有任君挑選,但守在大禹嶺山上的蘋果農阿凱,從寒冬等到入秋,只等著一年一次的蘋果產季。

蘋果是需要細心呵護的果樹,產季一結束,果農就必須先下禮肥,相當於是幫果樹做月子的概念,接著開始為期兩、三個月的剪枝作業,把不健康、過細、下垂等虛弱或不適當的枝條剪除,留下來年擔當結果重任及輔養樹勢角色的健康枝條,而在剪枝初期同時要進行的工作,則是為果樹下基肥。

入秋冬後進入蘋果產季,也是阿凱最忙碌的時節。

蘋果農的四季作業

三月底蘋果樹花開前,果農便開始「打藥」,雖說是「打」,其實是將殺菌劑、殺蟲劑等農用藥劑噴灑在樹上,預防並治療病蟲害問題,一般慣行果農的作法,會視天氣變化,每七至十天打一次藥,並配合各個生長期,為果樹施用不同配方的追肥,一路直至九月,而蘋果的開採,則落在十月中至十一月初之間。

工作還不只這些,趁著短暫的開花期,有些果農會親自為果樹授粉,甚至買來昂貴的進口花粉,點在蘋果花的雌蕊柱頭上,增加成功授粉的機率。阿凱工作的蘋果園人力有限,同時也不認為點花粉是必要的工作,靠著果園裡自然的野花、香草等蜜源植物,吸引野蜂常駐在果園裡,在果樹開花時幫忙授粉;此外,大部分的果園間都有共識,在開花期會停止噴灑殺蟲劑,以免傷害蜜蜂而不利果樹授粉。

在此同時,初春阿凱的另一項工作是澆灌開根肥,將自己發酵的、富含益菌及營養成分的液肥,配合果樹從休眠中醒來的節氣,視天候狀況分數次澆灌於土壤,讓果樹的根生長得更好。爾後等到五月果樹開始著果,果農就要忙著疏果了,從花托長成的幼果,最好趁著只有小拇指頭大小時就拔除。由於蘋果開花分成初花、中花、晚花,雖然營養分配以初花果實得到最多,疏果時通常視結果量留下初花、中花所結的果,而晚花則通常果實偏小,也容易長成畸型果、熟得慢,但如遇氣候因素著果情況不佳,也會留下晚花所結的果實。

隨著天氣轉熱,不同品種的蘋果開始轉紅、轉綠或轉黃,果農要擔心的不只是天氣變化,還有落葉的問題,蘋果有四、五種早期落葉病,若防治不良,七、八月就會開始落葉,果樹因光合作用不足而無法蓄積養分,導致果實無法長大、轉甜、也不易成熟。這也是讓蘋果農不敢太早停藥的原因,畢竟在山上承租一甲地的蘋果園往往要上百萬租金,任何會影響收成的可能風險都讓他們難以承擔。

高山農業的原罪與重生的可能

只是高山農業長年背負著噬山林血肉的惡名,有沒有辦法在既有的環境與農業經濟下,找到一個平衡,改變與山林共存的模式,是他和蘋果園園主正在摸索的。

種植了四、五十年的蘋果樹根系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若不使用除草劑,就不必擔心土表喪失覆蓋物、逕流帶走表土、土壤環境生態劣化等問題。為了減少農藥與肥料過量施用對土壤與水源的傷害,去年他們嘗試八月初停藥,今年則選擇在六月中提早停藥,提高了後期的管理風險,到了十月中的蘋果產季,果樹上的樹葉已經比其他蘋果園少了很多,部分蘋果因蟲咬、病害而外表賣相不佳、早期落葉造成的不易成熟,都成了減藥的代價。

氣溫漸降、白晝漸短的秋冬時節,蘋果開始熟成,阿凱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在工寮準備好器具後就回果園採收,中午回工寮吃過簡單的午餐,繼續採收到晚上,天黑了,在工寮整理訂單、撿貨、包裝、準備隔日出貨。拜網路科技所賜,像他們這種產量不大的果農,能夠透過電商平台銷售或是直接出貨給消費者,若是量大的果農,還是必須透過批發市場、行口或上山收購的盤商銷貨,減少鮮果囤貨有保鮮期的壓力。

產季忙碌時,他往往要到凌晨十二點、一點才能結束出貨準備,帶著這一晚需要的鞭炮,阿凱走回果園,準備就寢,因為他睡覺的地點是紮營在果園裡的帳篷。

為了保護果樹不被山豬或猴子侵擾,阿凱在採收期會乾脆睡在果園裡。

成熟蘋果散出的果香,不僅會吸引山豬,清晨四、五點還會有成群的猴子來覓食,雖然他利用線香做了定時燃放鞭炮的裝置,也不時放搖滾樂、相聲,還是無法有效嚇阻動物,山豬會成群壓倒較低矮的果樹,猴子會扯斷枝條。但作為農人,他的本分就是保護自己的農作物,在看家本領用盡、而經濟條件又不足以設置圍籬的情況下,阿凱選擇乾脆睡在果園裡,減少在果園與工寮間來回奔波造成的體力消耗與精神焦慮。

阿凱工作的蘋果園,由於原本果樹就稀疏,僅有一百多棵蘋果樹,再加上轉作較注重生態的栽培方式,去年的產量,僅採收了約四千斤的蘋果,鄰近的另一個面積差不多的果園,卻能產上三、四萬斤,足足是他的十倍。但他們不以為意,若有必須汰換的蘋果樹,就改種桃樹、李子,較之蘋果,這兩種果樹較為粗放,適合減藥或無農藥種植,病蟲害問題相對輕微。

他們所努力想達成的是,在四、五十年前,政府將開墾山林、種植溫帶果樹,作為安置榮民方式的歷史背景之下,試著找尋友善環境、又能生存下去的果園經營之道。

取之於山,還之於林

但林務局的公文還是來了。儘管去年中已配合規定造林1600棵原生樹種,通過查核後本以為能繼續耕作,沒想到接下來收到的通知,卻是今年12月31日必須繳回果園。這個結果讓他們灰心,也讓他們了解為什麼這幾年早有果農氣不過政府的反覆,請律師打官司,拖延繳回時間;有些果農則心一橫,砍倒了呵護多年的果樹,將地交給菜農最後大賺一筆上百萬的租金。

阿凱工作的蘋果園主人還是捨不得,不管是自己砍樹,或是讓林務局砍掉四、五十年的蘋果樹,隔壁山頭的果樹11月底才剛被鏟平,光禿禿的一片山坡種下了30公分左右的扁柏,制式化又粗糙的造林方式,無視樹苗無力抵禦高山寒冬的問題。

在經過幾番溝通詢問後,在換約與持續造林的條件交換下,目前最好的結果,是將所有蘋果樹樹冠修剪為現有的二分之一,將果園耕作面積縮減為百分之三十,原本一定會被砍掉的蘋果樹,能有個機會多留幾年餘命,等待造林樹種慢慢長大後自然取代,而園主也得以保留從小生長、充滿回憶與情感的一方土地。

然而這個狀況也將導致,阿凱無法藉由再度縮減的蘋果產量維持生計。他決定離開大禹嶺了,既然已經走上了友善農耕這條路,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平地,都不會再放棄。

阿凱的帳篷已經收拾好,再也不需要和野豬、猴子鬥智,只是山上的蘋果香,也從此只能在夢裡低迴。

高山農業長年背負著惡名,在既有的環境與農業經濟下,仍有農民試著找到一個與山林共存的模式。

在高山工作的娛樂

山上收訊差,有時打電話必須特地走到基地台附近,有線網路也只有2M,最大的娛樂就是聽音樂、看書和養花蒔草,自種的蔬菜吃不完,肉有每個月上山兩次的工作夥伴協助採買,真的缺什麼,就開半小時的車到梨山採買,而最近的便利商店,則在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以外。果園裡總有做不完的農事,經常陪伴左右、暱稱山貓的兩隻貓咪夥伴,則是解決鼠患的好幫手。

在高山工作的風險

不小心受傷時,沒有人會發現吧!就算隨身帶著手機,也不見得能收到訊號,曾聽說有農民打藥時突然心肌梗塞,掉到水溝無人發現,因而過世;也有農民巡查水管跌落山溝就此消失。住在海拔2400公尺的農民,最常見面的人除了鄰近的果農以外,應該就是每天上山收貨的黑貓宅配司機了。

關於蘋果

蘋果到底有沒有上蠟?

過去進口蘋果為了保鮮會上蠟,但現在採後處理技術提高,上蠟狀況減少。台灣的蘋果不必長途運輸,不太需要耗時費工、又增加成本的上蠟。其實蘋果原本就會產生天然的果蠟,只是厚薄不一,不只是各品種不同,即使是同一棵果樹生長的蘋果也會各有差異,這就是自然生長,而非制式生產的結果。

蘋果會產生天然的果蠟,厚薄不一。

蘋果為什麼會有「蜜」?

幾個蘋果品種在某些栽培、氣候、樹況條件下,果肉會呈現半透明狀的組織,也就是消費者說的「蜜」。在學術界的某些說法裡,則認為蜜腺是一種由於山梨糖醇積累而造成的「水心病」生理病害。

要讓蘋果結蜜,首要確保果樹不早落葉,透過光合作用累積的養份,及一連串外在條件與內在生理變化的交互作用,可以提高蘋果結蜜率。以阿凱工作的蘋果園提早停藥的狀況,較難預防夏末初秋的早期落葉病,開始落葉後無法繼續積聚養份,蘋果結蜜率也就遠遠不如其他慣行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