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掩埋不燃燒,節省肥料也可提升稻作產值

臺東縣106年1期作水稻已進入收穫期,稻穀收穫後殘留田間的稻草,部分農友採取焚燒方式,影響生活品質及行車安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以掩埋方式處理,不但可以節省肥料用量也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升稻作產值。

由於水稻1期作收穫後與2期作插秧前的整地時間間隔較短,且為了減少2期作部分病害發生,部分農友採用焚燒的方式處理稻草,其懸浮微粒會造成空氣污染,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及行車安全;而稻草中的有機質、氮素等成分也會因為燃燒而流失,相當可惜。

水稻收穫後之殘餘稻草重量與稻穀產量相近,即每期作每公頃約有6,000公斤的稻草產出,其中含有90%的有機質成分。以掩埋方式處理田間稻草每公頃大約可提供氮素28公斤(約133公斤硫酸銨),磷酐10公斤(約56公斤過磷酸鈣)及氧化鉀63公斤(約105公斤氯化鉀)供下期作水稻利用,不但可節省肥料施用量且有助於農業資源之循環,並可改善土壤物理性。

過去的研究中顯示,掩埋稻草在土壤質地較粗之田區,第一年即有增產的效果,在土壤質地較細的田區,連續掩埋四年亦可增產5-8%。

另外為減少農友擔心稻稈掩埋分解不完全之情形,友場已研發出有機益菌肥並透過技轉生產稻草分解益菌肥,可加速稻草之分解,於水稻收穫時將稻草斬切成5-7公分並均勻撒布田間,田間轉彎處稻草堆積較多,應將其分散;稻草曝曬2-3天後將有機益菌肥均勻撒施(每分地20公斤,可視田區情形增加用量)並加水灌溉,維持水位高度3-5公分,切記田間水分不可乾燥,以免造成分解效果降低,約14-21天後稻草已褐化腐爛,再進行栽培即可。

施用有機益菌肥2週後稻稈褐化且分解良好。

未施用有機益菌肥之稻稈分解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