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一直種下去」 8個傻瓜「鏟」出一片天

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一群自稱8個傻瓜,為延續老人家農耕的精神,約5年前復耕荒廢田地,且為了土地、海洋環境永續,採友善方式耕作,他們從非專業農夫,憑著愛部落的心,堅持「一直種下去」,並落實「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理念。

8個傻瓜之一的噶瑪蘭族語老師林玉妃說,有些土地已荒廢約近40年,會重新耕作是因其母親林金花4年多年往生,家人很思念她,決心重拾母親熱愛的農耕。一開始只有5個傻瓜投入,包括林玉妃的先生龐榮華,緊接著原本當心理師的弟妹宮莉筠、醫師弟弟林玉祥、以及宋洋忠。

他們拿起鋤頭、慢慢鏟出田埂、耕作,林玉妃說,「很多人笑我們傻」,起初種植油菜花等作物,直到花蓮農改場人員認為這些土地很適合種水稻,才開始找水源、篩選品種種植。當看到田裡開始種起水稻,最後連鄰近田的主人也找請求幫忙耕種,不但耕種範圍逐漸擴大,農作物項目也增加了黑豆、黃豆、苦蕎,傻瓜也從5人增為8人。

維護海洋資源生態 原民部落首推珊瑚礁自主監測

除了推廣友善耕作外,林玉妃說,身兼農夫、漁夫的舅舅潘銀華,多年前在新社部落居民所稱的「新社半島」附近海域潛水時,意外發現附近珊瑚礁變白,與以前海底景象大不相同,甚至一度以為是新品種。潘銀華思考會不會與農業使用化肥、農藥等,經過雨水等沖刷、流向海洋所造成,更堅定他們推廣友善耕作的決心。

為了更了解珊瑚礁白化的區域與狀況,8個傻瓜之一的潘國祥今年5月第一次下潛進行定位工作,並預計今年8月起召募志工培訓下水,未來將由在地青年自行監測、紀錄珊瑚礁變化。

新社部落8個傻瓜,讓荒廢農田復耕。

復興部落阿公王明源 「努力種田讓年輕人回來」

除了新社部落,花蓮縣豐濱鄉復興部落也開始推展復耕。部落裡經常可看到80歲王明源在部落田裡耕種的身影,他說,從小就跟著父母親種田,對土地有很深的情感,但隨著年輕人外移,部落裡隨處可見廢耕的田地、產業蕭條。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農耕以及其中的辛苦,王明源及復興部落總幹事張慧芬一起努力,目前已復耕2分地稻田。即使年歲已高,王明源仍不放棄,他的唯一信念是,「只要我還會呼吸、就要把部落產業帶起來,因為只要有產業,年輕人才會回來」。

雖然部落人口老化嚴重,但看到老人家的堅毅,張慧芬也告訴自己,「做就對了,阿公阿媽、我們一起往前走」。

政府跨域平台 助部落實行森-川-里-海生態農業

實踐里山、里海精神不能光靠民間力量,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光中表示,他看到東海岸快速的衰退,且遊客不可能每天來到部落,因此,回歸土地重新利用、耕作,才能讓部落永續發展。

看到新社部落、復興部落等民眾的努力,他提議應組織政府跨部門平台給予更多協助,因此,由花蓮農改場105年10月發起,並邀請花蓮林管處、水保局花蓮分局,共組「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跨域協同經營平台。

花蓮林區管理處處長楊瑞芬表示,此平台以解決部落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主,例如討論灌溉水路計畫、稻穀烘乾設備、黑豆保種、改善返鄉青年收入等問題。

李光中也強調,東海岸兼具山、海特色,因此,從上下游一直到海洋的環境保護環環相扣。除了持續推動友善耕作等工作,對於新社部落提出的海域珊瑚礁白化問題,及海域生物資源永續也是未來重要監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