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南向系列】農友種苗顧問張師竹:耕耘海外市場從尊重當地員工、守法開始

文/ 林佑徽 圖片提供/ 陳亭安 圖片提供/ 農友種苗印度分公司王昭傑總經理

從印尼、法國、瓜地馬拉、南非、到澳洲,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的種子,灑遍全球5大洲共50多個國家。民國57年成立的農友種苗,60年代就派員工到海外開拓市場,民國70年成立新加坡分公司,之後陸續在東南亞各國、美國及大陸成立分公司,目前已有9間海外分公司。

今年1月從農友種苗總經理一職退休、現任公司顧問的張師竹,是農友種苗第一位常駐海外負責市場開拓之人員,民國68年起前往開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新加坡等市場,對東南亞國家有豐富的管理與行銷經驗。時值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張師竹分享農友種苗征戰各國始終如一的3大經營原則:尊重當地員工、與當地員工共同制訂公司規章制度、以及遵守當地法律。

尊重當地員工,平等對待,贏得員工對公司的認同

首先是以尊重、平等的心態對待當地員工。張師竹說,不論是面對顧客、員工,甚至是當地政府官員,都適用這個基本原則。農友種苗海外分公司至多派遣3位臺籍常駐幹部,其餘均聘用當地員工並慢慢培養當地人當主管,讓在地主管參與公司決策,達到真正的本土化。以印度分公司為例,目前編制有3位臺籍員工,在地員工則高達200位左右。

張師竹說,在團隊領導上,「公平」十分重要,要將當地員工當家人、朋友對待,不論是公司伙食或出差住宿,不分國籍地區、不分幹部或員工,標準一致,沒有差別待遇,「希望員工把公司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盡心盡力,公司就要把員工當成自家人,」張師竹強調。

他舉自己到大陸出差的故事為例,一位大陸員工與他一起到福建漳州開會,大會接待組安排住房,不按公司而按與會人員的國籍地區,境外人員分配較高級房型,境內人員則為另一棟樓的次一等房型,張師竹知道後馬上向大會接待組要求改成相同房型,並解釋說我們都是農友種苗公司的人員,一起來參加會議,不希望有國籍地區的差別待遇。

「派外幹部不可以自以為高人一等,」張師竹表示,在海外分公司,臺籍主管有時候會安排周日到一位當地幹部家拜訪,送一點水果,關心幹部的家庭環境,除了能讓當地幹部覺得窩心,家人也會有面子。

在實施種姓制度的印度,公司希望員工盡量打破階級觀念,因此在公司聚餐時張師竹會在種姓位階最低的員工桌坐最久,跟員工敬酒互動,甚至鼓勵不同階級的員工通婚。因為有這些待員工如家人、朋友的相處方式,讓農友種苗海外分公司人員流動率低,能夠培養出認同公司、向心力高的員工。

因地制宜,與當地員工討論公司規章制度並遵守

與海外公司當地員工共同討論出公司規章制度並遵守,是農友種苗經營海外分公司的第二個重要原則。

張師竹說,雖然農友種苗有統一的內部管理制度和規定,但不同國家有不同社會文化,一旦牽涉到總務、人事權益,就會找海外分公司當地幹部、甚至全部員工共同討論、修改出符合當地民情的制度和規定。因為親身參與制定過程,當地員工配合意願會高,將來也較會主動教導及鼓勵新進人員。

舉例而言,公司年度獎金提撥標準及分配辦法討論好,經核准公佈實施後,由負責財務會計的當地員工每年依該辦法計算後送核;他們不只自己很清楚獎金提撥情況,而且還會主動鼓勵其他員工,跟他們說:「公司的年度獎金不是決定於向董事會的爭取,而是決定於公司所有員工在工作上團結努力的程度」。

遵守當地法律,維護公司誠信形象

農友種苗經營海外公司的第三個重要原則是「守法」,海外分公司無論是銷售、申報稅務或人力資源管理等,都確切遵守當地法律。「一家公司逃漏稅、不守法,不可能管理得好!」張師竹表示,因為守法,當公司要辭退不適任的當地員工,就不必擔心遭到檢舉或傳出負面消息,而不鑽法律漏洞、不違反法規,其實也能保護農友種苗一貫的誠信品牌形象。

他回憶,某海外分公司曾經面對刻意找碴的當地政府官員查帳,因為公司守法,當下坦然無畏地開放辦公室給對方查,結果沒有查到任何不法,公司還能有立場反過來對官員說:查帳導致公司停擺半天的損失,政府是否要賠償?

農友種苗印度分公司法律顧問曾經告訴張師竹,印度同業都笑農友種苗是傻瓜,因為稅金繳很多。張師竹對他解釋,公司可以合理節稅,但是該繳的稅不能短少,而公司既然有利潤,就應該思考如何更加照顧當地員工的福利,或改善公司環境設備,讓員工對公司更加認同。

張師竹說,雖然每個國家社會文化不同,但是這3大基本原則,則讓農友種苗在不同國家都能根基穩健且永續經營。他認為不論是40年前或此時此刻,臺灣的農企業想踏入東南亞市場都不算晚,只要能夠找到合適的產品與市場定位,都有發展空間。然而海外市場環境持續變動,無論是飲食習慣或年輕一代的消費喜好,都帶來新的挑戰和機會。

以馬來西亞為例,當地務農人口有9成是華人,華人栽種面積大,動輒幾百公頃,也較能接受臺灣傳遞過去的觀念和產品,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張師竹認為馬來西亞是臺灣農企業較容易切入的市場。過去國人對馬來西亞的想像可能停留在落後臺灣的印象,但今年2月張師竹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出差發現,相較5年前,馬來西亞經濟發展以及農產相關商店都令他眼睛為之一亮。他在街頭偶遇的一間水果專賣店,外帶或店內食用的水果與果汁,包裝漂亮精美,店面佈置也讓人感到舒適愉快,各種顏色的瓶裝果汁,更是吸引人目光。

派外人員三要件:獨立應變、家庭支持、專業知識

經營海外市場,無論開疆拓土或深耕經營,都需要合適的人才。張師竹以自身派駐海外以及管理海外分公司的經驗歸納指出,派駐海外的人員,特別是幹部,最好具開創性的人格特質,喜歡新挑戰,能獨立解決問題。以農友種苗為例,臺灣總公司雖然會給予海外分公司足夠的輔導和支援,但畢竟遠在海外,一定有突發狀況需要即時解決,都考驗派外主管的獨立應變能力。

家庭的認同和支持,則是派外人員安心遠赴異地的重要精神力量。張師竹曾經在甄選派外專員的面試時詢問應徵者是否已獲父母同意,對方坦言尚未知會父母,張師竹於是暫時中斷面試,讓對方先與父母通電話。經過長達30分鐘的溝通,應徵者回報父母仍然不同意他派外,最後只能黯然放棄機會。

張師竹指出,當父母或配偶認同,派外人員才能安心、無後顧之憂在異國打拚奮鬥。因此農友種苗支持派外人員的配偶陪同赴任並提供宿舍、派外人員1年可3次回台休長假或將機票轉給家人到當地探視等配套措施,照顧派外人員的家庭關係。

張師竹補充說,派外人員也需要具備農業專業知識,不論是高中職、大學、或研究所,其中一個階段必須是農業、園藝相關科系,公司錄取後還要到公司農場實地學習栽種技術,公司也在此試用期間觀察對方是否真正喜歡農業,是否可以吃苦耐勞。

擁有30多年農企業專業經理人經驗的張師竹觀察發現,當前農業教育仍然偏重生產和技術,他呼籲農業教育應加入更多經營管理和國際行銷的課程,以培養具有國際觀的新世代青農,畢竟喜愛農業和吃苦耐勞精神是基礎,而寬闊的視野和行銷管理觀念則能讓從農之路更有發展前景。張師竹的人才培養理念,正好呼應了農友種苗不斷創新育種、行銷世界各國的企業歷程。

今年1月卸下總經理職務轉任顧問的張師竹,分享海外分公司管理經驗。

農友種苗培育的品種,屢獲世界各地評比獎項。

孟加拉客戶到印度分公司的試驗農場進行品種調查,時任臺灣總公司總經理的張師竹(右三)到場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