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蜻蜓不一樣!看特生中心如何拯救四斑細蟌

蜻蛉目昆蟲就是大家俗稱的蜻蜓與豆娘,是一群很擅長飛行的生物。由於牠們屬於肉食性昆蟲,會在空中捕食許多害蟲,被認為是值得保護的益蟲。此外,牠們的稚蟲生活在水域環境,亦成為優良水域生態的指標生物。

不一樣的蜻蜓

絕大部分的蜻蜓與豆娘棲息在溪流、湖沼等淡水環境,有種特別的豆娘——四斑細蟌(Mortonagrion hirosei Asahina, 1972)卻生活在河口半淡鹹水環境。由於河口感潮濕地相當泥濘,一般人不易到達,四斑細蟌對大家來說就相當陌生。

四斑細蟌除臺灣外,亦分布於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廣東)、香港等地。由於牠們主要生活在蘆葦叢或紅樹林等淡鹹水交接地帶,棲息地非常特殊,也容易受到城市開發與環境污染等干擾。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為,四斑細蟌有可能在近期內變成瀕危物種,因此族群現況受到各國保育單位的重視。在臺灣,目前四斑細蟌僅分布在淡水河口一帶,如大臺北地區的五股濕地、社子島、磺港溪口等地。

感潮濕地的蘆葦叢是四斑細蟌主要的棲息地(攝影/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林斯正)

運用標放法保育四斑細蟌

由於臺灣過去學術及研究單位對四斑細蟌關注較少,族群長期監測主要仰賴民間團體,如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調查。為強化四斑細蟌保育工作,整合民間保育團體與公部門相關單位資源,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人員特別將四斑細蟌族群估算的標放法,推廣到荒野保護協會的調查志工團隊。

簡單來說,標放法是利用蟲體標誌然後釋放方式,經由再次捕捉已標誌蟲數的比例估算出族群數量,是一種較為精確的族群估算方法。2016年8月特生中心與荒野協會所組成的調查團隊,已於臺北市北投區磺港溪口進行連續5天的雄蟲標放,並估計出雄蟌族群量約254至1,158隻之間,比預期數量稍為樂觀。

由於標放效果符合預期目標,且已發表在國內2017年動物行為暨生態研討會,並獲各界鼓勵與肯定,今年8月將持續進行。本年除了標誌雄蟲外,也會擴大到會產卵、相形之下更為珍貴的雌蟲,這對磺港溪口四斑細蟌的族群會有更完整的估算。

族群數量是野生動物保育行動的重要參考資料,前述團隊後續還會將標放法應用在四斑細蟌其他棲息地,包括五股濕地及社子島等,全面瞭解四斑細蟌在臺灣的族群現況,除可作為保育研究與經營管理的基礎,更可積極地持續推動四斑細蟌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