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滾吧,青農!攜手擦亮技職農教,他們怎麼說?

文/ 洪嘉鎂 圖片提供/ 豐年社

財團法人豐年社1月18日在高雄市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舉辦國內首場「農業技職教育論壇」,期望能促進農委會與教育部的對話,讓產官學界集思廣益,解決農校生從農的阻力、協助農校連結農產業、深耕學生實作力,以及培育更多未來農業人才。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允諾,未來將支持擴大辦理高職農校策略聯盟計畫,讓更多縣市高職農業類科學校受益,並且教育部也將持續與農委會合作,讓有意從農的學生,更加提高從農的意願。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則表示,未來將規劃高中職畢業從農方案,透過政府的協助讓年輕學子看到從農的未來。

翻轉農業,應創造產業需求

「農業技職教育論壇」邀請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教育部次長林騰蛟、立法委員許智傑、財團法人臺灣糖業協會董事長曹啟鴻、以及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謝志誠董事長與談,並有21所高職農校的校長與主任、4所農業相關大學的院長與主管、以及29間農業相關法人、企業與農場的負責人、高階主管出席論壇,一起為農校生找出路。

李退之表示,過去臺灣將人力、費用、技術等投資在加工出口,整體社會氛圍支持加工出口業,長期壓制農業價格,進而影響到務農者的社會地位降低。

曹啟鴻指出,臺灣農企業的潛力很大,像是有業者利用臺灣土鳳梨心製成燙傷新藥,受到以色列、美國等國關注,政府應先投資農企業,使他們有競爭力後,再讓企業主動栽培人才、尋求具有專業背景的農校學生。

曹啟鴻表示,臺灣不可能走回扛鋤頭、曬太陽的傳統農業,而是要朝向微生物、生物科技的時代,期望農委會與教育部能以帶動人才培育的方向投資企業,去除圖利產業的觀點。但許智傑指出,政府協助產業時仍停留在補助的階段,應思考如何將「補助」轉換成「投資」。

透過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教育部次長林騰蛟、立法委員許智傑、財團法人臺灣糖業協會董事長曹啟鴻、以及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謝志誠董事長等人的與談,希望能改善農業技職教育面臨的困境。(攝影/洪嘉鎂)

「高職農校策略聯盟」串聯教育到務農現場

過去農校與產業的合作是直接洽談,但彼此並不瞭解對方的狀況,因此合作機制未被建構完成,去年豐年社執行高職農校策略聯盟計畫,媒合旗山農工、岡山農工、佳冬高農、及內埔農工等4所農校,共計368名學生到策略聯盟廠商實習、工讀或就業。

豐年社副社長蘇登呼表示,雖然有很多狀況影響農校學生投入農業,但是也發現60%以上的農校生不排斥未來從事農業、學生與家長對於農業的態度逐漸轉變、農校的校長及老師積極爭取與業界媒合等情況,足以顯現農業仍有機會讓學生投入,甚至有部分廠商主動提出獎學金以及儲備幹部培訓的制度,期望能夠留住專業人才。

蘇登呼指出,今年預計將策略聯盟機制擴大到其他縣市,以協助更多農校跟在地農企業、農場、農會等單位合作,深耕學生農業實作力並培養未來的農業人才。並規劃將部份資源釋放給非農校的學生,安排學生到農企業、農場、農會進行工讀,吸引非農校生親近農業,創造更多跨域從農者。

「產業與學界的完整結合,才會推動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許智傑舉例,像是海事實習船不僅可用於海事實習,甚至可結合商學院的國際貿易、觀光、物流等科系,讓學生能獲得更多學習機會,產業界也可借重學校力量一起培育專業人才。許智傑也在論壇中肯定高職農校策略聯盟計畫的推動成績,期望可以讓農校生的未來越來越好。

在高職農校策略聯盟安排下,岡山農工食品加工科與園藝科學生,到百賢農產有限公司見習採毛豆活動辦理與行銷。

學以致用是留住農業人才的關鍵

豐年社發行的《Young農通訊》在去年9月隨機抽樣調查全國1803位高職農校學生,發現62.3%學生未來有意願從農,但只有23.9%學生以農林漁牧業為未來工作第1志願,兩者落差高達38.4%。

林騰蛟表示,未來將加強學生在國中小的職業試探,進一步了解性向及發展,而學校在招收學生時可優先考慮農二代,提高這些學生在畢業後投入農業的動力,最後是要連結學校與產業。

「學校與農業合作時,會遇到小農需求員工數量低以及產季問題」,林騰蛟點出學生尋找實習機會的一大關卡,認同豐年社對於產學連結的努力與整合,建立一個產業與學校媒合機制,對於農業實作能力有相當大的幫助。

林騰蛟指出,現今學生升學機會多,要扭轉升學主義導向轉為先就業導向,是需要時間輔導觀念轉變,因此會轉向升學與就業結合,鼓勵各大技術學院可配合高中職推動產學攜手專班,設計3+4方案讓學生不僅在學校學習,也有產業實習,畢業至少累積4年工作經驗,更符合學生需求並提高留在農業的意願。

「教育應該要擴大參與!」謝志誠表示,過去教育是由菁英分子決定教育,但農業技職教育建置時,應該要納入學生、家長及產業界,讓產業提出需求,避免規劃出來的課程地圖與產業需求脫節。

近百位參與者皆來自農業有關單位,積極與教育部、農委會溝通,期望能為農校生找出路。(攝影/洪嘉鎂)

增加從農保障,規劃畢業生從農方案

李退之指出,先前與教育部、勞動部合作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時,農委會提供近千個實習工作機會,但最後因為保險措施不足、工作環境不佳等緣故,被刪減到僅剩300多個職缺。農委會從去年開始推動基礎工作改善,包含放寬農保資格、提出農業職災保險等,從制度上完善農業環境,「從農有保障」。

李退之表示,未來農委會將規劃推動高中職畢業生從農方案,18歲的高中職畢業生如果願意從事農業,政府將每個月為學生存入1萬元,讓學生能看到從農有未來。另外,李退之也拋出議題,希望能參考空中大學的方式,轉型農民學院,讓上課的人也有學位可以拿,進一步扭轉農業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