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農藥拚減半,落實校園公路禁用除草劑成第一槍

文/ 林宜潔 攝影/ 林慧貞 首圖攝影/ 謝佩穎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喊出「十年內農藥減半」,今天農委會進一步說明3大方向與12項措施,包括補助生物資材、落實非農地禁用除草劑政策、推動代噴制度,之後也將盤點出高風險、高用量農藥,宣布替代方式和期程,以達到2027年化學農藥年平均使用總量從9,139公噸降低至4,570公噸的目標。

第一槍,非農業用地禁用除草劑

農委會今召開「農藥十年量減半 食安環保必加值」記者會,為2018年首步行動方案暖身。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2014年~2016年,臺灣每公頃農地化學農藥平均用量是12.73公斤,平均一年使用9,139公噸,希望分別減半到6.3公斤、4,570公噸,「只要達到其中一個目標就好,但更希望都達到。」

農委會盤點農藥用資料,發現用量第一名是除草劑嘉磷賽,每年超過1千公噸,其他如巴拉刈、丁基拉草、固殺草等等也名列前茅,且除了用在農地上,約百分之5被使用在非農業用地,如公路、校園雜草等等,恐有影響生態之虞。

現行《農藥管理法》並未允許除草劑用在非農地,也就是說在公路、校園用除草劑通通都違法,可以開罰1.5萬至15萬元,農委會已在今年6月和10月二度發文給各政府機關,要求遵守規定。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表示,若落實非農業用地禁用除草劑,預計每年能減少約450公噸的非必要化學農藥用量,未來期望結合科技開發適用的除草設備,鼓勵各地方組除草大隊,用人工除草替代化學藥劑。

至於目前有無開罰案例?農委會表示,開罰屬地方政府職權,目前還不知道有無開罰,之後會加強督導。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宣布12項策略,期望十年內達成農藥減半。

生物資材取代化學農藥

加速開發替代性生物資材也是降低化學農藥的重要方法,農委會預計明年擴大補助農民使用生物農藥,過去較不為人熟悉的昆蟲性費洛蒙防治法,可望有大幅發展空間。

昆蟲性費洛蒙防治法可誘引害蟲進入誘蟲盒,讓他們進得去卻出不來,降低整體害蟲族群數,今年朝陽科技大學費洛蒙中心研發出長效的微膠囊費洛蒙膏劑,比傳統塑膠微管劑型有效時間增加兩倍以上。

朝陽科大研究出更長效的微膠囊性費洛蒙,可製成液狀和膏狀。

朝陽科大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曾瑞昌表示,此項技術已技轉給廠商,預計年底可取得農藥許可證,明年市面上就能看到。

費洛蒙過去歸類在化學農藥的範疇中,審查過程複雜,40年來僅有2支通過使用,然其在蟲害防治上具有「高效性」與「無毒性」的特徵,審查標準已在今年大幅簡化,預計明年將陸續有新劑出現。

陳吉仲表示,生物資材可替代化學農藥,保障食安和環境,今年南投國姓鄉的草莓種植已成功採用生物防治進行種植,未來也將尋找用藥量較大的作物,獎勵用友善環境方式栽培。

用性費洛蒙誘殺果實蠅可降低環境衝擊。

高風險農藥淘汰出場

農委會統計,現行登記農藥有將近400種,但其中常用的3、40種藥,就佔全臺農藥用量80%。

陳吉仲表示,將盡快盤點其中暴露風險、健康風險較高的農藥,找出替代方法,之後會公佈詳細的減量農藥項目、用在什麼作物,擬定減量期程,建立農藥安全性分級管理制度,讓高風險化學農藥逐步退場,目前臺灣尚有9種劇毒農藥。

投藥專業化,紅豆代噴今年目標1千公頃

劇毒農藥除草劑「巴拉刈」將於2018年1月31日正式退場,在這段期間,農委會預計推動專業農藥代噴制度,陳吉仲表示,全臺紅豆共6千公頃,屏東紅豆已有部分試行農業代噴,希望今年代噴面積達到1千公頃,並將代噴制度擴大到其他作物,一旦作物農藥檢驗不合格,將處罰代噴的業者。

不過他也坦言現行高、屏一帶代噴人力不足,鼓勵業者登記為業,有興趣者也可以向藥物毒物試驗所報名上課、考試,由農會媒合農民和代噴業者。

農委會表示,各項配套措施亦在規劃中。包含植物醫師法的制定、以經濟誘因補貼,鼓勵農民投入友善農業的耕作、提高農藥販售業者的素質等等,明年會進一步提出具體行動方案,落實十年農藥減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