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獺保育】當城隍爺遇上水獺 動物園和金門縣政府續傳統推保育

每年農曆4月12日是金門城隍爺出巡的日子,家家戶戶會籌組遶境隊伍、擺桌感念城隍爺的庇佑,連年吸引近萬人到金門參與盛事。不過,今年不用特地飛到金門,也能感受金門城隍文化祭的節慶氣氛,本週六、日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大門廣場就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表演活動。

金門縣政府與臺北市立動物園首度合作舉辦「2019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暨水獺保育活動」,邀請金門特色陣頭「蜈蚣座」、「公揹婆」等團隊到臺北市立動物園演出4個場次,現場還有水獺保育攤位,讓民眾不只感受城隍文化的熱鬧氣氛,也能認識金門特有的保育類動物-歐亞水獺的獨特魅力。

結合觀光活動之力推廣水獺保育

臺北市立動物園推廣組輔導員林文淇表示,3年前臺北市立動物園就與金門縣政府合作,進行金門歐亞水獺調查計畫與保育推廣課程,雖然已執行過很多場教育課程、園遊會活動,但保育議題擴散程度仍有限,持續關心的民眾多是與生態保育有關的社群。因此今年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金仕謙和金門縣金城鎮鎮長李誠智的腦力激盪下,有了此次結合宗廟文化與生態保育的嘗試,「藉由觀光活動曝光,讓水獺保育議題可以突破同溫層、擴散到一般的民眾。」林文淇說。

「城隍爺守護眾生,也保護動物。」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農林科科長鐘立偉說,目前金門歐亞水獺粗估數量不超過200隻,此次金門縣政府與臺北市立動物園合作,便是希望透過金門的年度盛事,讓一般民眾認識金門特有保育生物,進而參與保育行動。林文淇補充,5月中旬臺北市立動物園也會到金門參與城隍文化觀光季,進行水獺保育推廣活動,拓展傳統文化與生態保育的連結。

金門特色陣頭到動物園、水獺布偶同樂

負責此次演出團隊邀請的金門縣觀光科王思予表示,今年城隍文化觀光季是從4月20日到5月17日,因此4月13、14日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演出,是提前讓臺灣的民眾感受金門的傳統文化氣氛,活動當天會邀請金門獨特的魁儡戲、扛輦和特色陣頭,都是本島看不到的文化表演。林文淇表示,現場除了精彩的傳統文化演出,也會有水獺布偶與民眾同樂,週末歡迎親子可到動物園感受熱鬧氣氛。

臺北市動物園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負責照顧從金門來的水獺寶寶「大金」、「小金」與「金莎」;今年「小金」與「金莎」也順利繁殖出二胎共3隻寶寶。臺北市立動物園3年前開始協助金門縣政府調查歐亞水獺在金門的棲地狀況,也持續在金門推動保育課程,此次與金門縣政府合辦「2019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暨水獺保育活動」,便是希望藉文化活動讓更多民眾認識水獺保育議題。(圖片提供/臺北市立動物園)

4月13、14日上午和下午共4場次,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大門廣場前會有金門的特色陣頭演出,還有水獺布偶同樂。(圖片提供/臺北市立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