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少走冤枉路,「一季園主」實境秀讓後進體驗酸甜苦辣

文/ 洪嘉鎂 圖片提供/ 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

想要進入設施農業,但是卻連門在哪裡都不知道,只能憑著一股熱血闖入,最後大多數人換得的是以慘賠收場,這是農業素人進入設施農業慘痛的經驗。
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在今年 10月 24日舉辦第二屆「一季園主」成果發表會,7位農業素人利用 3個月左右的時間體驗務農甘苦,主導包裝、行銷及販售。這場活動的發想人是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游世郎,他從事農業相關工作已經 10年以上,但 5年多前他以一個「農業素人」的闖進設施農業,卻摔了一大跤,讓他決定一定要在未來有能力時,幫助想要進入農業的素人們。

獨自摸索,得先繳一筆高額學費

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活動組長游世郎,在5年前與二哥一起投入設施農業。事實上他們已經擁有5年以上的玉米栽種經驗,卻不想依循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命運,因此一頭栽進設施農業中。但想投入設施農業前,得先付出一筆不小的設備費用,他們向銀行貸款蓋溫室,購買相關器械、種苗,卻遇到不良廠商偷工減料,讓他們虧損連連。

游世郎表示,5年前與二哥剛進入設施農業時,投入成本及土地都不是自己的,再加上沒有前輩請教,只能依靠自己一步步的摸索。溫室架設完後,他發現溫室內一直有病蟲害問題無法改善,影響第一年種植番茄收成僅有正常溫室的25%,負債超過100萬,之後種甜瓜又遇到天災問題,兩兄弟只能拿著最後一筆資金放手一搏。

所幸剩餘經費種出的番茄略有成績,勉強能應付銀行貸款費用,以及基本開銷,但是病蟲害的問題仍舊無解,直到游世郎自己申請青年貸款架設溫室時,才在溫室施工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游世郎心想為什麼自己溫室的網子,與二哥的溫室網子長得不一樣,才意外發現是承包商偷工減料使用次級品,將原本該使用50網目的溫室改用32網目,這意味著溫室網子上的通風小洞變大洞,害蟲能輕易穿越網子進到溫室中。他直呼:「沒有廠商會這樣做。」但偷工減料的事實就擺在眼前,多年的病蟲害問題因為這次事件才獲得解套,也中止每年歉收的情況。

一季園主鐘鳴源向來賓講解種植甜瓜的過程。

受過傷害,不希望別人走上同樣的路

由於這起事件,讓游世郎內心不希望有人再走上同樣的路,他表示需要受到幫助的並不是農二代而是農業素人,這些農業素人沒有太多的資金及資源,希望能做一件事情輔導農業素人,因此「一季園主」這個idea就此誕生。

游世郎發現自己一個人完全沒有辦法搞定這樣的培訓活動,直到與其他夥伴創立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後,他向理事長謝俊宏及總幹事周慶原提議要辦理這樣的活動,也獲得兩位的支持。

謝俊宏說,當時提到游世郎提出這個想法時覺得很容易,但後續整合與執行時卻遇上了一些問題,由於大家平時需要處理農事,只能利用農閒時間陪伴園主進行講解,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協會成員排班輪流指導園主們,每週開會讓園主提出他們面臨的問題,也讓成員向園主提出他們所看到的問題。

周慶原表示,自己是一個農業素人出身,第一年種植也遇到相當大的挫折,開始聽到游世郎的想法時,就單純只覺得是一場活動,並沒有很多的願景,所以也沒有作系統性的課程規劃,直到第一屆的成果彙整後,才發覺自己也獲益良多,進而產生認同感。

一季園主正在了解甜瓜苗的知識。

引導一季園主練基本功

一季園主辦理兩屆活動以來,選擇種俗稱美濃瓜的甜瓜。游世郎說甜瓜種植期間短,大約2個月左右就可以採收,搭配上一季園主的活動時間正好,因此甜瓜就成為一季園主的種植物種。

事實上,第一屆一季園主活動進行時,並沒有安排太多課程,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由協會成員與一季園主討論、提供意見等。由於成果亮眼,吸引眾多媒體報導後,農試所到協會了解一季園主的活動執行與成果,發現有合作的空間,因此第二屆就一起參與合作。

農試所加入後,一季園主的活動增加相當多的專業培訓課程,活動的前3週安排一季園主到農試所進行密集專業課程訓練,之後的8週則是在協會成員呂世能的溫室實作學習,並且仍需參與農試所的相關課程。

呂世能在第二屆活動舉辦時,將自己的溫室無償提供給一季園主活動使用,對他來說,出借溫室就只是營收少一些而已,也順便休息一下,對農業素人卻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呂世能這兩分地大小的溫室可不是隨便提供,為了讓一季園主活動真正幫上農業素人,在協會規劃種植場域時就特別選擇容易淹水的區域,並在事前告知一季園主可能面臨沒有收成的狀況。

呂世能表示,這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希望一季園主可以從失敗中獲得教訓,因為現在災害來襲時,對他們來說只有時間的損失,但是可以從中獲得危機處理的能力,另外也可以讓他們學習到要如何選擇一塊適合種植的土地。

理事長謝俊宏正在講解種出好甜瓜的竅門。

從農容易嗎?經驗與資金是關鍵門檻

第二屆成果發表會後,對於謝俊宏來說內心有點欣喜也有點傷感,他希望這7位園主可以將所學以及面對農業的熱情帶回學校,進而感染同儕,謝俊宏說:「如果每年都有一批人產生對農業的興趣,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從農,農業就能朝正向發展。」

推動一季園主的過程中,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提供了相關的資材費用及土地,並且在活動訊息上面寫明販售產品後的所得都是屬於一季園主,降低農業素人進入農業的門檻。

從謝俊宏的角度看一季園主們,他分析參與活動最大的成本就是勞力,因為對於農務工作不熟,以致於效率低落。根據7位園主自己的估算,光是人力成本就要耗費將近27萬元,與他們15萬元的收入並不成正比,當中的關鍵就在於一季園主的工作效率僅有外聘農業人員的25%。

但謝俊宏特別強調說:「不親自做過一次就不會知道」,至少要教會園主該如何從事農務工作,才能具備基本的判斷能力。目前政府或農會開辦的農業課程,幾乎沒有實作課程,謝俊宏坦言,今年的作法比較像是保姆,所以整體成果比上一屆好上不少。

有著滿腔熱血從事農業到底好不好?游世郎表示,想踏進農業又不是農二代,會遇到資金與土地問題,因此需要多加考量自己的資源再決定是否從農。呂世能則表示,返鄉從農要先適應環境,建議可以先找農場實習,評估自己適不適合從事農業,再決定是否要投入經費建設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