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巡守的藝術

文/ 張文亮 圖片提供/ 豐年社資料照

巡查守護河川是一件接近藝術性的工作。因為河流多變,每隔一段時間來看它,你以為熟悉的水道,卻可能會變得很陌生。例如:在乾季時,河川好像涓涓細流,流道看起來左右蜿蜒;雨季時,河流則水勢澎湃,水面蓋滿整個流道。前者有如文弱書生,後者有如摔角巨漢,因此,要和多變的河川相處,的確是一門藝術。

近代都市興起,出現了許多怪異的現象:例如,工廠有生產的利潤,卻不大願意處理排入河流的汙水;商人有建造道路、房子的本事,卻沒有防止泥砂沖入河流的本領;人們有將垃圾、廢物倒入河流的力氣,卻沒有勇氣承認是自己做的。

因此,「巡守河流」也是一件類似福爾摩斯偵探的工作。愈多人巡察、守護、留意河川,就愈少人敢做傷害河川的事;愈多人追查汙染源,傷害河川的人就愈難以逃避責任。

河川巡守需要教育

加入河川保護的行列也需要先培養正確的河川保護觀念,不然,可能製造出新的問題。例如,有人以為「種紅樹林」就是愛護生態,結果臺灣西海岸和河口,種植了大量的人工紅樹林。而紅樹林卻會增加土質的泥質性,使得需要砂質才能生存的生物便大量減少。

河流的形成有大自然的法則,河川巡守員認識愈多水質變化的特徵,愈能查出問題出在哪裡, 你觀察過以下這些現象嗎?

一、河流怎麼變混濁了?

水由高處往低處流,水流是在有坡度的地方,沿著最短的直線距離移動。因此,河流愈彎曲時,當地的地形就愈多變,在大雨時,泥沙的沖刷量就會愈大,使得水變混濁。

愈是混濁的水,水中所含的顆粒愈多,這些顆粒大都是被水沖刷到河流中的土粒或是礦物。當河水的流速減緩時,這些土粒與礦物又會逐漸沈降在水底,使河水會變淺。因此,集水區如果有工程進行,或是盜採砂石,或是砍伐森林,或是坡度滑動,水中濁度就會增加了。

二、河流的溫度升高了?

乾季時,河流主要的水量是由兩岸的地下水匯集,地下水的流動比較慢,使河水水位淺,在太陽的照射下,水溫容易升高。河流巡守員只要有一根溫度計,就可以檢測水溫。水溫愈高,水中所溶解的氧氣(又稱為溶氧)就會降低。但是,由於水中生物的呼吸量會提高,需要更多的溶氧,例如魚類便容易窒息死亡。

如果水溫是異常提高,就可能是河流上游的水量被截走了,或是水庫放的水太少,或是工程施工引溪水改道所造成的。

三、水中出現死亡的魚類

河流中魚類之所以會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水中的有機質過多,導致細菌獲得養分而滋生,用掉了大部分的溶氧。由於有機物是黑色的,所以,河流巡守員只要看到水色變黑,就可往上游查看,檢查它們是由哪裡排出?例如,沒有經過妥善處理的都市汙水,紙廠、石化工業與畜牧廠的汙水,都含有大量有機質,容易造成水中溶氧劇減。

四、水底為什麼冒氣泡?

河流有機質過多時,有時會沉在底泥中,使得河底底泥逐漸缺氧。底泥缺氧時,就會產生氣體。水底產生氣泡,則由水底冒出水面。在冒出水面的過程中,水壓漸小,氣泡體積便會逐漸變大。這種冒泡的水面,是一種無聲的警訊。

五、水面為什麼有泡沫?

如果只在水面出現泡沫,就是因為水中含了清潔劑。清潔劑中含界面活性劑,能減少水的表面張力,增加水面與空氣的結合,進而產生泡沫。

六、河水為什麼有顏色?

自然的河水大部分都是清澈的,不過水中的藻類比較多時,水色呈綠色;石灰質較高的水,水色呈藍,硫磺進入的水,水色呈紅;泥質較高的水,水色則呈黑色。

工業汙染也會為河流染上顏色,例如含銅高的汙水呈現藍色、紙廠的汙水呈現黑色等。這些顏色的源頭都是化學物質,有時甚至會為河流邊岸、石頭、堤防染上顏色。

七、水面長許多漂浮性植物

這些水生植物像是布袋蓮、大萍等如果生長過多時,就代表水質的養分過多了,這種水域可能是有肥料、畜牧汙水或是都市汙水排入。如果遇到大雨,水流宣洩就不暢通。這種現象稱為水質「優養化」,優養化水中的魚會長很多,而且很大尾,不過,大多數是生命力強的魚,像吳郭魚和琵琶魚等,水中很少呈現多樣性的生物。

河川是大家所共有也應該是大家所享有的,但願每一條河川的生態品質能有愈來愈多人關心和維護或復育。

自然的河水大部分都是清澈的,不過水中的藻類比較多時,水色呈綠色。

(本平臺提供各方意見投稿交流,文章內容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