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糧收購量增
公糧收購分為「計畫收購」、「輔導收購」與「餘糧收購」等,過去計畫收購每公斤以26元收購、收購2千公斤,輔導收購以23元收購、收購1200公斤,餘糧收購以21.6元收購、收購3千公斤。若以過去5年每公頃平均生產7千公斤為例,今年一期稻作收購上限將為7700公斤,每公頃計畫收購仍為2000公斤、輔導收購為1200公斤、餘糧收購將提高為4500公斤,收購價格仍不變。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表示,受到去年氣候平順影響、一期稻作稻穀增產,至今仍無法消化影響,農委會預估可能會衝擊今年一期稻作價格,因此提高公糧收購量,希望穩定市場價格;農糧署也擴大稻米外銷,讓國內新期稻米銷售國際市場,截至3月已輔導糧商售出1萬5500公噸白米。至於農民憂心進口糧衝擊國內價格,他說明,進口米每年約14萬公噸,其中由農委會管控的量約9.4萬公噸,實際進到市場不到5成,不致於衝擊國內市場價格。
至於公糧如何運用,莊老達說,目前提供每月1.6公噸做為飼料用米、24日也會標售下半年搗碎糙米共12萬公噸、平均每月2萬公噸,而目前因為國際玉米漲幅甚高,也會適時辦理飼料米標售,補充國內飼料原料;除了做為飼料用米外,農委會也將擴大外銷公糧,今年預估外銷15萬公噸。
「這個政策絕對值得」,陳吉仲強調,增加16億的支出可以讓農民收益提高,稻米還有糧食安全、景觀、生態安全、水土保持這些效果;目前農委會除了推動公糧收購外,還有「對地綠色給付」雙軌並行,希望讓稻米品質提升。
陳吉仲24日舉行記者會說明「輔導措施多樣化,稻農收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