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傳統思維,農產直售、75%營收歸於農夫,美國阿格斯農場商店:我們的未來根植於在地

sdr

文、圖片提供/ 藺桃

今年6月底,宜蘭深溝村的「慢島直賣所」因虧損而结束營業,改為「深溝共同店」模式繼續經營。差不多同一時間,我們則在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市,看到了一家相似理念的農產品直賣商店——阿格斯農場商店(Argus Farm Stop),自2014年8月開張以来,生意很好,去(2017)年還開設了分店。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同時也幫助有共同興趣的人,在全美各地建立類似的在地農產品直賣店。不久前,更依此建立新業務,開始收取個案商業諮詢費用。
然而,他們如何維持生存?與農友又是如何的合作關係?商業模式是否具有複製的可能性呢?我帶著這些問題,多次探訪阿格斯農場商店,並採訪了創始人之一的Kathy Sample及其經理Laura Barch。

專注於生產者本身,以在地、有機、非基因改造為主

亮黄色的阿格斯商店在藍天下特别醒目,屋頂種著玉米,還有一隻乳牛雕塑點綴著。推門進入商店,就遇上收銀員的微笑與問候。空間雖不大,但挑高設計讓人不至於覺得擁擠。進門左手邊就是蔬菜冷藏櫃,很驚喜地發現了豆苗、青江菜、各種新鲜菇類,尤其是這兒也有美國遍地難尋的秀珍菇。每份蔬菜的下方名牌上都寫著生產農場、地點,名稱、價格以及有無有機認證。

阿格斯農場商店的內部陳設。

阿格斯商店的所有供貨農場,都位於安娜堡周邊5~20英里範圍内。部分為有機認證,有些則是比有機更嚴格,但没有一家是採用慣行農法來施作生產的。這也意味著,没有一家合作農場使用了基因改造技術、化學殺蟲劑、除草劑和化學肥料。

新鮮牛奶用玻璃瓶而非塑膠瓶裝著,名牌上寫著:「如果歸還玻璃瓶,就能退還1.5美金」。另外還有個冷櫃存放冷凍肉品,除了基本牛羊雞魚、培根香腸,還有美國超市中不常見的豬、牛內臟。有趣的是,除了生鮮肉品之外,收銀台右側還有護膚品專區,有許多農場用自己生產的植物製作精油、肥皂和護手霜。一旁還有滿是在地生產的豆子、麵粉、玉米粉、麵條及咖啡豆、茶葉、油和其他香料的貨架,上頭還有篇文章,介紹復興密西根在地豆子的Arbogast-Carlson家族農場的故事。而商店中間的展示台上,則放著各家農場所自產的醬料、蜂蜜、楓糖漿及麵條、Taco餅和手工餅乾、蛋糕,甚至有個角落更專門販售安娜堡的在地種子。

在店內即可購得產自安娜堡本地的有機香草。

2014年開業時,阿格斯農場商店只有40家合作農場,而截至目前為止,現在已超過200家。Laura說,約有80家農場只在冬天或者花季時供貨,提供常態性產品的農場則有多達120家。在這間約120平方米的商店,居民幾乎可以買到日常生活的蔬果品項。我們大約每周造訪一趟,每一回所看到的蔬果種類和擺設都不盡相同,也意味著商品的銷售速度相當快。

營運模式也很簡單:由農夫定期運送新鮮蔬菜、蛋奶等農產,售價也由農場自定,商店再從中抽成20%,剩下的80%銷售所得則全歸農場。相較於先前美國農業部的調查,一般的傳統超市通路每售出1美元的農產品,約只有17美分進了農夫口袋,而剩下的83分則成了超市和中盤商的利潤。不過Laura也提到,商品抽成僅占阿格斯收入的1/3,另外2/3的收入則是來自於一旁的咖啡廳,以在地的咖啡和農場自製的馬芬、蛋糕等輕食為主。

使命:支持中小型在地農場,建立在地食物生態系统

這種農產店加咖啡廳的複合式經營的構想,緣起於俄亥俄州Wooster小鎮一家名為Local Roots農場商店。

阿格斯創辦夫妻檔Bill Brinkerhoff 和Kathy Sample,在2013年送兒子到當地就讀大學時,碰巧看到這家什麼都賣的在地農場店。本來就熱衷於有機和在地食物的兩人,早已是安娜堡農夫市集和幾家CSA農場的忠實支持者。然而礙於市集一周只開設2天,而農場所提供的食材卻又有限,想要運用在地有機食材料理一桌好菜,並沒想像中那麼簡單。而這樣一家全年開放、品項齊全的農場商店,剛好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正因如此,當了解到20%的抽成加咖啡店的營運,就能讓一家店正常運轉時,他們便認為安娜堡也需要這樣的店,並決定自行開業。

專售本地穀物的貨架,别著一篇文章介绍生產的農場。

Bill和Kathy年過半百,建立阿格斯以前,Bill曾在一家生物技術公司任職,而Kathy也於私人企業擔任高階主管。兩人雖没有農業背景,卻因先前的工作經驗而具備良好的商業背景知識。且開店前,他們也特別蒐集了在地超過100位農民、開發商、城市領袖和其他社區成員的民意調查,並得到了良好的意見與支持。

因此,他們把店址選在了安娜堡市中心西側的自由路上,這裡距離市中心的Kerrytown農夫市集僅有11分鐘的車程而已。周邊還有好幾家使用在地食材的餐廳。最重要的是,比起一般食材,鄰居們更願意優先選擇由在地所生產的各項農特產,而這樣的客群恰好是他們想爭取的目標族群。

打破傳統消費模式,居民更願意選擇在地食材

事實證明,他們的策略是對的。2014年8月,阿格斯僅開業9天,銷售額就超過了22,000美金,促使店內的許多農產品,開始提高訂貨頻率。且經計算,每年阿格斯的所得收入,約有超過一百萬美金的收入都交與給在地農場。

2017年後,他們在密西根大學東南部開設了分店。同時,也與各農場商議,將抽成比例提高到了25%。Laura表示,2家店目前員工超過40位,提高抽成是為了讓2家店可以維持得更久。

阿格斯2017年所設立的分店。

Bill和Kathy認為,阿格斯快速而穩定的發展,得歸功於正在改變的消費習慣。不像傳統的美國家庭,總是開車前往大超市一次採購一周甚至兩周的食材,然後塞進冰箱慢慢消化。這裡的的居民更喜歡買少一點東西,一周多去購物幾次,而且往往也對在地食材充滿熱情。

兩人曾估算過,Local Roots所在的小鎮只有28,000人,卻能正常營運。而安娜堡市约有12萬人口,因此至少可接受3家類似的農場商店。但他們並不打算壟斷在地市場,而是希望幫助更多的人依照他們的模式來建立商店。

阿格斯的分店即位於Burns公園附近,原本是當地一位居民提議,社區內有棟廢棄多年的建築,可以被好好的翻新利用,於是找上了Kathy夫妻倆。而Kathy也將他們的經營理念、細節逐一分享,指導他如何建立一家類似的農場商店,還協助聯繫裝修公司。然而開設分店的計畫,並未如預期般地展開,但Kathy夫妻倆卻認為已經投入了這麼多努力,著實不應該這樣就浪費了。

但由於阿格斯是一家低營利的有限責任公司(註1),無法從一般營運中獲得額外收益。因此,他們向市民發起募款,期望籌集15萬美金作為資金來設立分店。最终募集到12,570美元,不足的部分,則以公司名義申請社會影響力貸款(註2),分店這才順利開設。

阿格斯是全美國第一家營利性的農場商店。在此之前,絕大部分的農夫市集都是由政府或機構主導的非營利性組織,包括Local Roots農場商店也是,當地政府甚至免費提供場地。不過,Bill和Kathy在企業工作多年,因此更希望以商業模式来發展。由於非營利組織或消費合作社,任何決策都需要層層上報。相反的,若採企業模式則可更加靈活,不僅決策快速,也更適合新創公司,但他們也因此無法擁有稅收減免等相關福利政策。

而自阿格斯創立後,旋即有來自全美各州的人們前來詢問:「如何在家鄉也建立一個類似的商店呢?」因此目前他們採以個案形式,來輔助20多家類似的概念店在全美推廣。

販售當地農產品的同時,店內也設立小專區,鼓勵消費者自己種植可食用香草。

就美國市場而言,超過99%的農產品皆透過傳統通路所購得,直接向農夫或在地通路購買在地食材的消費者,仍只有0.3%而已。而阿格斯就像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創新者,闖入了在地、有機農業市場。同時為了對抗傳統通路不公平的分銷制度,幾乎所有的在地通路都十分歡迎,更樂於有進一步的深度合作。他們與阿格斯有共同的使命,就是期望能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努力提高在地農產者的收入,以支持更多中小型農場的生存,進而建立對環境、社區和在地經濟都更有利的食物生態系統。

社區:街坊小店串連起社區記憶和人情味

在阿格斯成立之前,建築的前身曾是加油站與一間藥用大麻藥房。也因此,如今對於在地居民來說,阿格斯不只是一家小商店,更像是一處社區中心。

Laura幾年前就住在不遠的社區旁,她提及每次出門前往市中心,都儘量低著頭,快速走過這個區域,只因這個角落「曾是讓人沮喪的所在。」但現在人們卻願意在此坐下、喝杯咖啡和鄰居閒聊一會兒了。

分店牆上還掛著2017年成立時與1940年代建於此地的雜貨店照片,有著濃濃傳承意味。

在店內,消費者也有機會跟前来送貨的農夫交流,農夫們也樂於聊聊自己的紅蘿蔔、蕃茄是如何種出來的;店員們也非常博學,甚至有些可能恰好是某個農場的的兼職工作人員。

這裡串連的不只是失落的人情,還有曾經緊密的社區文化。阿格斯分店,在1930~1960年代曾是一家社區雜貨店。其中有2張黑白對比照,一張是剛開張不久的阿格斯農場店,另一張則是1960年代的Clague’s老照片。這也是阿格斯想刻意保留的歷史傳承。

每周三晚上,店鋪打烊,就會有詩歌團體讀詩、寫詩;周日傍晚還有免費的瑜伽同好在此練習,這裡甚至還舉辦過2場婚禮。除此之外,他们更將社區、學校串聯起來。阿格斯總店和分店周圍都有小學,每次校方邀請他們到學校展示時,Kathy都會邀請一位農夫同行,展示如何種植作物、養牛、養雞,甚至也會帶著新鮮的農產品與孩子們分享。

待晚上打烊後,阿格斯的玻璃房就成了讀詩和練瑜伽的好去處。

到了冬天的農閒季節,他們便請農夫設立工作坊。密西根大學和其他中小學也經常帶著學生們來參觀,聽著導覽的店員們,詳細地介绍阿格斯的理念和運作模式。

他們的理念清楚地寫在門口旁的小黑板:「我們的未来根植於在地。」不僅如此,他們的擔憂也同時表達在上頭:「全美國只有0.3%的食材是從生產者手中所購買的。新農場在5年內的存活率小於50%。店內93%的農特產品自1950年代就消失了,目前小農場正在努力的找回來。」

「如果把口袋裡的錢當作選票,把它們投給了在地農產品,你等同於支持了生產在地產品的農夫。」 不僅如此,Kathy也說道,「我們喜歡這種驅動力,也珍視如此所帶來的社區感。」

註1:A low profit,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簡稱L3C。在美國,這是以追求某種社會福利為目的,而非最大化收益的營利性社會企業。

註2:Social impact loans,是為了刺激和鼓励專注於社會和環境影響力的營利性社會企業所設立的貸款項目。針對這些企業,銀行會提供更靈活的債期與更低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