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禽蛋怎麼裝?強制一次性包材裝載或洗選?專家會議這麼說

文/ 趙敏 首圖攝影/ 黃世澤

生鮮禽蛋究竟是否應使用一次性包材裝載,各界意見紛雜。農委會今(28)日上午舉辦「生鮮禽蛋應使用一次性裝載容器或包材辦理現況」專家學者座談會,邀集來自畜產、動物科學、獸醫病理和公衛等背景專家學者與會。

會中討論是否應使用一次性包材?禽蛋運輸過程哪個環節需要用一次性包材?蛋要不要洗選?未來如果全面推洗選蛋,是否就不必強制使用一次性包材等議題。會議結束後,由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暫時做出四點結論:

一、不論法規有無修改,蛋從禽場出來,不經洗選場,直接送到銷售端販售,一定要使用一次性包材。
二、未來如果洗選場和蛋農的配套措施做得好,蛋從禽場運送到洗選場使用什麼運送載具,可再彈性討論;如果做不到,就必須使用一次性包材。
三、洗選場出來的蛋是否要使用一次性包材,法規仍有彈性調整空間。
四、農委會將在既有法規底下,定義禽場到洗選場過程中所使用的容器或載具及其相關法規。

以上會議結論除了第一點取得與會學者共識,其他三點仍待日後繼續討論,農委會預計兩個月後再邀請專家與會,必要時也將邀請與會者到現場了解洗選作業流程。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認為,如果蛋經過洗選,後端是否使用一次性包材就不是那麼重要了,之後法規還有調整空間。(圖片來源:直播視訊截圖)

農傳媒也摘要整理會議內容,歸納出四大爭點:

爭點一:依照新修的《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14條 規定,生鮮禽蛋應使用一次性包材,實施後卻引發蛋商與蛋農反彈,專家學者怎麼看?

農委會防檢局動防組動物防疫科科長林念農說,當初推禽蛋使用一次性包材或容器,是因為蛋商將塑膠蛋箱/籃重複使用,沒有清洗的蛋箱沾染糞便、細菌,在各禽場間流通,有傳遞疫病風險。「不是說推動就不會發生禽流感,而是可以把其中一個風險降到最低,實務上又可以達成。」

林念農說,目前符合《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14條第4項的有三大樣態:

(一)使用一次性包材(紙或PVC、PLA等可回收材質)盛裝蛋賣到零售市場。

(二)禽蛋場附設集貨場、洗選場,蛋經洗選後,使用一次性包材,再用自己的物流箱(通常是塑膠材質)載送到販售端,物流箱僅供自己場內使用,不會外流。

(三)禽蛋場本身沒有洗選場,將蛋運送到集貨場或洗選場,洗選後使用一次性包材,再用物流箱盛裝送到販售端。

林念農說,包材和容器有差異,例如紙箱被定義為容器,包材則是指已經上市的盒子。先前已給業者兩年緩衝期,去年12月24日上路後,前端容器已請直轄市政府查核,現階段優先查核蛋商和盤商,違規者3到6個月限期改善,如果過了期限仍未改善,將依法開罰。

站在預防禽流感角度,禽蛋應使用一次性包材,但目前執行面卻屢遭業者質疑,清洗後的蛋箱/籃為何不能使用?以及使用一次性包材後,成本和人力將大幅增加等。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說:「農委會都已經做宣傳,為什麼兩年來仍沒辦法推動一次性包材?主要是蛋商不能接受,因為改變太大,希望維持以前的做法。」光是現有塑膠蛋箱/籃就接近40萬個,量體很大,對蛋商而言,可重複使用又不用清洗,相當方便,蛋商沒有生物安全概念,認為每天進新的包材反而增加成本。

先前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退休教授李淵百 接受農傳媒訪問 時就說:「每次禽流感發生就撲殺禽類,並非解決之道,因臺灣地狹人稠,各禽場距離近,傳統雞舍又多採密閉飼養,病毒還可能透過飼料車、蛋車、塑膠籃等流通,使用一次性包材能減少產銷過程中發生交叉污染。」他在今天的座談會中,仍持一貫立場。

臺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也贊成使用一次性包材,因臺灣80%是小農,如果蛋商和蛋農長期無法做到良好的防疫措施,又有自己的想像空間,可能永遠進步不了。「應該趁現在防疫這件事,我們大刀闊斧,就是要做到(一次性包材),等到大家都提升了,後續是不是再回頭想可以不用一次性包材?如果法律訂了又變,政府公信力就毀了,現在訂了、做了,也真的需要做,過幾年再檢討比較好。」

陳明汝曾在尼泊爾看到店家都使用一次性蛋盤賣蛋,她認為,一次性包材對於提升臺灣禽蛋產業水準有其必要。不過,一次性包材必須定義清楚,例如材料是什麼?塑膠箱溶解回收再製也算?哪些環節要使用?定義出來可行性會更高。

但臺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副教授林美峰有不同看法。她指出,一次性包材的盒子要丟哪裡?直接丟又會造成汙染,「就消費者來看,一次性包材是必要的嗎?怎麼做好配套措施、控管疫病,而不是用一次性包材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對於外界質疑一次性包材可能衍伸廢棄物過多、不環保問題,王忠恕舉例,嘉南羊乳以往使用玻璃瓶盛裝羊乳,也遇到回收瓶難洗淨的問題,後來跟台玻討論改用一次性玻璃瓶,回收後送到集中場打碎,可再製成玻璃瓶,「只要回收體系做得好,一次性包材就不會浪費。」重點還是要有配套措施。

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合聘教授王淑音則說,去年了解產業界的想法,他們不是反對一次性包材,而是除了擔心成本上漲和人力之外,還關心一次性包材遇雨、沾水後容易濕掉,如果三個樣態都有配套措施,業者是可以接受的。

爭點二:從禽場載運蛋到洗選場、集貨場的過程中,運送載具是否需使用一次性包材?

會中對於應在哪個環節使用一次性包材有諸多討論,目前僅確定禽場直接送到販售端應使用一次性包材,但從禽場載運到洗選場或集貨場的過程中應使用何種載具,至會議尾聲仍未達共識。

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生產科簡任技正兼科長李宜謙提到,現行是農民端用塑膠籃選蛋送到洗選場,洗選場清洗蛋籃後再送回農民端,車輛是洗選場的,有些具規模的洗選場洗完怕污染,會用冷藏車輛載送。農委會防檢局也表示,禽蛋運到洗選場是運送過程,不是販售過程,洗選場有自己的防疫風險管控方式,例如自動洗箱機。

中央畜產會強調,先進國家如日本都在推集貨場和洗選場,從禽場到洗選場用塑膠蛋盤或物流箱,送到洗選場或物流場後,回去時要清洗、消毒,如此可促進產業升級,所以如果清洗塑膠蛋盤是可以的。

中央畜產會在民國98年就有鼓勵蛋商清洗蛋箱,並請老師做研究,洗的過程有不同步驟,也有消毒,「目前送到洗選場的蛋箱每天都有在洗,因為是密閉通路系統、契約農戶,相對比較可靠,跟送到銷售末端使用的塑膠蛋箱有所區別。」

李宜謙補充,洗選場有一套洗選和運送的標準流程,必須符合衛福部食藥署最近預告訂定的「生鮮雞蛋品洗選作業指引」草案,現在洗選場是用塑膠蛋盤,洗選機的機械手臂會把蛋盤吸到裡面清洗。

臺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副教授林美峰說,國外用機械手臂吸入塑膠蛋盤清洗不僅乾淨,也比清洗蛋箱方便,還能節省人力,所以建議禽場運送蛋到洗選場時,使用塑膠蛋盤即可。

「如果還是用塑膠蛋籃,我就覺得沒進步,因為塑膠籃有洞、有死角,容易卡髒污;如果是用塑膠蛋盤,清洗後較乾淨,我比較能接受。」臺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說。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退休教授李淵百認為,臺灣因高溫多濕,蛋殼容易破,加上洗選不當可能把蛋殼的保護膜洗掉,造成細菌侵入,所以並不適合推洗選蛋。(圖片來源:直播視訊截圖)

爭點三:生鮮禽蛋到底是否適合洗選?

一次性包材政策上路後,也有部分消費者質疑為何不推洗選。站在食安立場,儘管銷售末端使用一次性包材,不過蛋如果未經洗選,是否代表防疫與衛生只做半套?

農委會原本力推全面採用一次性包材政策,不過在今年3月17日的記者會上,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強調,日後將輔導業者全面推洗選蛋,至於洗選完後端是否使用一次性包材就不是那麼重要了,之後法規還有調整空間。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說,現今全臺已有50%做到洗選蛋,農委會已在彰化和屏東試辦洗選場,未來將結合其他小型洗選場,洗選蛋預計可達75%,剩下25%則是未洗選的散裝蛋。

王忠恕說,臺灣有很多小農,以往是透過蛋商向他們收蛋,假如蛋商不想轉型,畜牧處希望透過漸進式的方式,藉由農會或合作社等有集蛋能力的農民組織來推動洗選場。例如彰化的洗選場由彰化縣芳苑鄉農會設置,屏東則由臺灣省雞蛋運銷合作社設置,由這些農民組織向小農集蛋、洗選,蛋商再來收蛋,達到推動洗選目的。

但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退休教授李淵百認為,臺灣並不適合推洗選蛋,因為臺灣高溫多濕,人會流汗,雞卻不會,蒸散能力較差。尤其雞在喘氣吐出過多二氧化碳時,血液中的碳酸根離子也同時降低,難助於形成蛋殼的成分碳酸鈣,所以蛋殼薄、易破,洗選過程中,水和細菌容易侵入,加上清洗不當會把蛋殼本身的保護層洗掉,洗完後又沒有冷藏反而更容易壞掉,「洗了更危險。」

即使現在能透過飼養管理方式和飼料配方改善蛋殼問題,李淵百仍認為,考量臺灣的現實環境,如果能做好分級包裝,例如淘汰破蛋、壞掉的蛋,就不需要再推洗選蛋。

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合聘教授王淑音認為,洗選不洗選各有利弊,如果配套措施做得好,兩者都好。歐盟規定不能洗選,因為是高級的蛋,從集蛋到輸送都有特殊的要求,整個流程中不能有污染,如果可以做到,就能不洗選。

臺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說,目前運作洗選蛋的難度較高,因為前端必須有設施,後面也要有冷鏈設備,還涉及跨部會的權責,包括農委會、衛福部和交通部。另外,洗選是否真能把禽流感的病毒洗掉,相關報告還太少,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資料顯示,些微細菌在蛋殼上並不會造成感染,反而消費者手洗乾淨和煮熟更重要。

陳明汝說,衛福部訂的洗選過程必須非常嚴謹,但是目前還不清楚要用水洗多久、用量多少、用什麼水洗,仍可能發生交叉污染,尤其臺灣蛋農那麼多,蛋的品質參差不齊,如果小型洗選場又沒有把關好會更糟糕,就現階段而言,「如果以洗選蛋談防疫,太沉重也太困難。」

蛋是否應洗選?洗選後應該使用一次性包材?近日引起諸多討論。(圖片來源:黃世澤)

爭點四:洗選後的蛋是否使用一次性包材?

會中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再三詢問,如果生鮮禽蛋洗選完會有相關冷藏設備運送,是否能依消費者建議,不一定要強制使用一次性包材。「現在規定要用一次性包材仍會依法執行,但是未來可能會再提修法。」

臺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副教授林美峰說,如果洗選場可以處理得很好,農場也有消毒或要求車輛不要進場,考量現實面,為何洗選後一定要用一次性包材?

不過,防檢局指出,根據市場現況,餐廳或大賣場的洗選蛋幾乎都已使用一次性包材,因為洗選後不太會再選用髒的包材盛裝。

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教授簡茂盛認為,蛋箱經清洗不代表就是乾淨了,因為有時可能殘留破蛋的蛋液、雞糞等,上面有蒼蠅或蟑螂爬過,有無洗乾淨必須有科學數據佐證。

簡茂盛說,除了尼泊爾之外,菲律賓、越南、柬埔寨,甚至中國蘭州的鄉下都已使用一次性包材販售雞蛋,「因為他們沒有洗選,所以蛋從禽場出來都是用一次性包材,不會回到生產端。」

簡茂盛表示,如果蛋箱清洗和車輛消毒可做到80、90分,當然可以接受;但就算蛋箱洗過,卻還在不同禽場間流通,仍可能發生人員和病菌交叉污染的問題,所以應回頭思考:「為何尼泊爾和鄉下都用一次性包材?總是有他們的道理在。」

相關文章:

一張圖看懂:混用蛋籃如何混出防疫漏洞

禽流感拉警報,學者:雞蛋用一次性包材勢在必行

紙盤蛋稽查開跑,畜產會精算每顆蛋只增0.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