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污染的源頭?美國玫瑰畝農場召回2億顆雞蛋,污染事件的省思與剖析

內容提供/ 畜產報導 文/ 中央畜產會驗證組長 邱錦英、李孟訓博士 圖片提供/ CC0 Public Domain

科學家通過鑑定細菌表面的結構,將沙門氏菌的類型分類為上千種血清型。自1962年以來,美國的公共衛生科學家利用血清分型,將導致人類生病的沙門氏菌病例,與可能是相關的類似細菌聯繫起來,作為清除病原的依據。從此,血清分型一直是沙門氏菌感染公共衛生監測的核心;就歷年的案例來看,確實達到找尋病原、控制疾病散播的效果,進而落實管理源頭的預防措施。

2018年4月13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公布自201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雞蛋回收案件,案主是印第安那州玫瑰畝農場主動召回所生產、以多個品牌名稱銷售的2億多顆雞蛋,因該批蛋品遭沙門氏菌血清型Braenderup所污染,造成消費者感染。

該農場生產的蛋品銷售美國九大州的餐廳、超商與零售商,有關單位為杜絕疫情擴大,立即展開一連串的處置與調查,其中包括流行病學調查,並進一步分析患者污染物、曾經食用的食物、雞蛋與產蛋環境設施的感染源。經過基因圖譜數據的交叉比對,得知元凶是來自污染沙門氏菌血清型Braenderup的雞蛋,相較於過往引發蛋品污染事件的血清型大為不同。

今年4月美國爆發雞蛋汙染事件,經調查汙染源頭與以往的事件大不相同,為此農場立即召回2億多顆雞蛋,然而卻已造成多起消費者感染案例。

疾病開始於2017年11月16日至2018年5月13日期間。病人年齡介於1~90歲之間。女性占56%;11人住院,沒有人死亡。此次的污染事件於FDA的報告中直指3項源頭:

第一:不衛生的雞蛋設施條件和人員衛生操作習慣不良,造成雞蛋處理場所的環境藏匿病原體,並在整個設施內傳播污染,導致雞蛋加工設備和雞蛋受到污染。

第二:外來的感染源進入農場而造成污染,如:疏於防範囓齒類動物;以及雞蛋與可能的病原污染物質沒有區隔好。

第三:該農場的雞蛋處理設施設備清洗消毒程序不足。根據相關單位檢驗的結果得知,此次的沙門氏菌血清型過去從未出現在蛋品的污染事件中,顯示出該農場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遭受新的感染源進駐。從這個事件的發生,最值得警惕的是,確實找出感染源(沙門氏菌血清型Braenderup)聚集處,嚴加消毒,確保日後不再發生才是正辦,否則勞民又傷財。

他山之石可攻錯,依據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2004~2013年完成收集自醫院的沙門氏菌陽性檢體分離株,前5個最盛行的血清型依序為腸炎沙門氏菌(S.enteritidis)占28.1%、鼠傷寒沙門氏菌(S.typhimurium)占23.8%,Stanley沙門氏菌占7.8%、Newport沙門氏菌占6.8%, 與Albany沙門氏菌占3.7%。

血清型分布顯示,臺灣沙門氏菌感染來源相當複雜多元。在臺灣很少聽聞有沙門氏菌血清型Braenderup造成食品污染事件,大多還是以腸炎沙門氏菌及鼠傷寒沙門氏菌最為頻繁,這也是常造成國人食物中毒事件的禍害。因此,正確的污染源頭的調查是十分重要的,它牽累了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也關係著生產食品業者信譽與財產身家。

在食品安全管理上,除了食品衛生主關機關監督之外,同時需要疾病防治、食品衛生與農業生產等管理機關的共同聯合防守。臺灣已經建立有食媒疾病即時監測、主要食媒病原背景資料與源頭調查、跨機關之資訊溝通分享平臺,以及早期偵測追溯污染源頭的措施。

臺灣今(2018)年也曾爆發類似的多起消費者中毒事件,然而卻僅在一位受害者檢體中驗出沙門氏菌,因此尚未能斷定與雞蛋有關。

就今年4月發生了某研究生食物中毒身亡的意外事件,爾後也有多人在相同的店家食用後陸續出現身體不適,雖然主管機關已經就此事件的感染源積極追查,在尚無具體事實之前,少部分媒體或專家即依據嘉義基督教醫院通報的就醫者糞便檢體檢出沙門氏菌一事,發表推論其污染來源可能是「雞蛋」。迄5月11 日初步的食品、環境及人體檢體結果顯示,有多項食物及現場環境等並未遭受有毒微生物污染,僅在人的檢體中驗出一件沙門氏桿菌;嘉義縣衛生局表示:「食品中毒原因尚在調查中,俟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調查結果報告確定後,並確認和食品調查具有因果關係者,將對業者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4款規定處辦」。

所以,這個事件明顯地告訴我們一個結論:要確實找出沙門氏菌感染源,一定要有沙門氏菌血清型作為基礎,才不至於誤判,無端造成消費者恐慌及業者的恐懼。

「嘉義豆奶攤民雄店」食品、環境及人體檢體報告出爐了

嘉義縣衛生局於4月23日接獲嘉義市政府衛生局通報,民眾食用 「嘉義豆奶攤民雄店」早餐後發生嘔吐、腹瀉、腹痛、發燒 等症狀,疑似發生食品中毒事件,隨即進行調查,並針對患者與廚工人體檢體、食品檢體與水源進行採檢工作,同時向疾病管制署申請流行病學調查。

5月11日檢驗結果全部出爐,食品檢體2 件未檢出病原性微生物(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腸炎弧菌、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豆奶攤環境檢體水源、蛋籃、砧板、工作檯打蛋處等共8 件檢驗結果均未檢出中毒微生物,人體糞便檢體計12 件,其中1 件檢出沙門氏桿菌;1 件檢出仙人掌桿菌;1 件則驗出諾羅病毒陽性。

本案經疾病管制署流行病學調查、各醫院個案回溯及民眾自行陳情有食品中毒症狀者合計46 人,食品中毒原因尚在調查中,俟疾病管制署疫情調查結果報告確定後,並確認和食品調查具有因果關係者,將對業者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 條第 1 項第4款規定處辦。

資料來源:嘉義縣衛生局。

本文轉載自《畜產報導》7月號,原文標題為〈誰才是污染的源頭?「美國玫瑰畝農場雞蛋污染召回事件」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