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市共生社區探訪記:共勞共食,分享人情,我的社區我做主

sdr

文、圖片提供/ 藺桃 文/ 黃慶明

「叮、叮、叮」,Touchstone社區中心門口站立的大鈴鐺被人拉響了。社區内,遊戲室的孩子們快速地穿好鞋,跑進社區食堂排好隊,要開飯了。
7月1日,我們來到密西根州安娜堡市郊外的三個共生社區「Sunward」、「Great Oak」和「Touchstone」參加導覽。剛好社區都在準備共同晚餐,而且都還有多餘的位置,我們最終選了來自香港的主廚Sisley準備的菲律賓美食。主菜是菲律賓風味的馬鈴薯燒雞肉、蔬菜沙拉、烤蔬菜和洋蔥炒豆角,主食是一大鍋白米飯。

加上我們一家3口,大約有30人共同分享當天的晚餐。一眼望去,大約一半是有小孩的家庭,有7、8位看得出是70歲以上的老人了。我們邊吃飯邊和同桌的人們聊天。短短半個小時內,瞭解到兩位老人Bob 和Betsy都在共生社區裡住了10多年,Bob是從隔壁Great Oak共生社區前來一同晚餐的,Robin則是我們的導覽解說人員,主業是心理創傷治療師。另外一位Kristen則是社區農場的耕種者之一。她說,當晚的沙拉裡,生菜和馬齒莧即是從農場現摘來的。

環保設計X資源分享

一走進Sunward共生社區,就明顯感覺到這裡與傳統美國社區的不同。

傳統的美國社區,大多坐落在路的兩側。車子可直接駛進自家車庫或停車坪,前院是草坪,後院是游泳池或樹林。房子與房子的間距很遠,有的甚至需要開車幾分鐘才能看到自家鄰居,後院也多用高高的柵欄圍起來。即便是公寓型的社區,除了沒有獨立擁有的前、後院,設計也大致雷同。

共生社區禁止車輛進入,留给孩子們安全的空間。

然而Sunward共生社區卻有些許差別,像是車子都停在社區外的車庫或停車場內,進入社區後即不需要特別在意身後是否有車。房子的前、後院不僅種滿了花草,每家、每戶門口也都妝點著不同的裝置藝術。不同於傳統美國社區裡前院修剪得整齊乾淨的草坪、精緻的灌木或圍欄,這裡的庭院設計則更加自然,充滿野趣。

除此之外,傳統美國社區大多採取橫平豎直地井字形設計。Sunward則是以社區中心為圓心,幾棟住宅散落在四周。每個房子像是個小圓圈,而圓圈之間的空地上,常看到擺成半圓形的木桌椅或木架、吊床,還有圓形的地面彩繪及彩色鋪磚。

而小孩子的遊樂設施、社區農場,即圍繞在社區中心附近,是大多數居民停留時間最多的地方。參訪當天聽說是當地近年來難得的酷暑天,午後氣溫高達35度,一路上沒遇到幾位居民,只看到小孩的三輪車、獨輪車和自行車,各自散落在社區的四處。待到我們離開的晚間9點多那時,才見到躺椅上、圓桌邊,滿是鄰居們或躺或坐的開心聊天著。

Robin說,搬到共生社區的人都認同這裡的理念。他們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縮小房子的間距,闢出完整的公共綠地,藉此搭建農場和孩子們的遊樂設施。一旦走進社區,人們都會主動和我們打招呼,簡單談論一下天氣,就像是認識的朋友一般。但是這不表示,居民們放棄了個人隱私。最初設計房屋時,他們就注意到隱私問題,因此統一將廚房的窗戶面向門前、臥室向後。如果屋主坐在門前的走廊上,就表示願意與人社交聊天;如果坐在後院,則恰恰相反。

共生社區內可供居民休憩的公共設施。

有趣的是,坐落在每個社區正中的社區中心,同時也體現了「共生」的另一層意涵:分享資源。每個社區中心的功能,根據居民的選擇各有不同,但大致都有很大的開放式廚房,一個客廳兼飯廳,以及兒童遊戲室、觀影室、附有印表機設備的辦公室和洗衣房。雖然大部分人家裡都有了洗衣機與烘乾機,但沒有的住戶就能前往社區中心使用共用的洗衣設備。部分的社區中心還有手工教室、瑜伽兼舞蹈室、鍛煉室、工具房或是客房等等。

且值得一提,工具房或手工房內的工具,多為居民私人所有,但是放在共同空間內,供大家使用,藉以交換資源不需要重複購買。比如居民各自提供修繕自行車、輪胎的工具,或是可製作簡易木工的切割機床、縫紉機、卷尺、剪刀……等等,資源分享的目的,就是為了彼此交換,降低成本。

社區的建設充分考慮「綠色居住」的理念,舉例來說,Touchstone的社區中心,絕大部分的電和熱都是靠太陽能和地熱能。像是社區中心屋頂即安裝了太陽能板,其他房子在設計時也考慮到利用太陽能的需求,屋頂朝南面都預留了安裝太陽能板的位置,居民可自行選擇安裝,這些坡度較陡的屋頂也有集雨功能,方便用於農場灌溉。

居民對垃圾回收分類也格外關注。住在Touchstone的Hob負責回收垃圾的管理。他說,這裡不像傳統美國社區都交給房產仲介公司管理,所以社區成本都要精打細算,列入社區年度公共預算,並通過會議討論通過,由社區居民共同承擔。清潔公司每兩周至少要來收一次普通垃圾,但只要做好分類回收的垃圾,相對節省了回收資源桶的共用空間,便可一個月才請清潔公司來運一趟,少運一趟就節省了1,900美金。

三個社區的共同理念,就是最大程度減少對土地的影響,減少在自然留下的人為痕跡。

社區的共同空間,如專用鏟雪工具房(左)、兒童遊樂場(右上)以及共享工具室(右下)。

共同晚餐X共同勞作

大量的公共空間也讓共生社區增加了許多勞動。比如打掃衛生、管理社區農園、準備共同晚餐、清理廚房等。也因此,每個共生社區的居民都有相應的義務勞動時間,如Touchstone的規定是每3個月得工作20小時。

為此,Touchstone的居民特別開發了一套名為「Gather」的軟體,除了可預約社區中心場地及客房、報名參加共同晚餐,還方便居民群發郵件,認領每個專案的工作時間。例如,每個人都可以申請成為主廚,主廚可決定當日晚餐的食譜,開放給3個社區的居民報名。然後根據報名人數,列出要購買的食物清單。另外,居民還可以認領購物時間、烹飪助理、清洗廚房等工時。

通常主廚要準備30~50人的晚餐,需要提供素食選項給茹素居民。像是一位來自韓國的主廚,做的菜非常辣卻很好吃,每次由她擔任主廚時,往往一開放50個名額就額滿了,Bob就扼腕地說他錯過了好幾次。做了40年英語老師的Betsy也提及,住在這裡很開心的一件事,就是可以吃到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主廚料理。

Sunward社區中心的義務工作分工展示。

共同晚餐結束後,將由主廚根據當日食材費用,平均向每個人收取食材費。通常一頓飯的價格在9美金以下,Robin說吃過最便宜的一頓只需要1美金。而主廚和烹飪助理都不享有折扣,因為他們也在其他方面,享受到鄰居們的義務服務。比如冬季有專門的鏟雪工作隊,有居民會專門負責整理回收垃圾,有人負責在菜地除草灌溉,還有人在各種社區委員會上任職。Kristen說,根據每個人居住的面積不同,每戶承擔的公攤費用也有所不同。她獨自住在兩房的公寓內,另有一個地下室。每月大約分攤240美金,用在路燈、垃圾處理及回收費用等上。另外每月再支付100元,用於維持社區中心的營運。

對比於傳統美國社區大多向公司購買清潔等服務,他們要支付的公攤費用要少很多,因為居民都有省水、省電的概念,也有專人負責整理垃圾,相當於以大家的志願服務換取低成本的居住空間。尤其是冬季,大部分社區只能請專業掃雪公司來處理積雪,而共生社區內有共同使用的鏟雪工具、小型鏟雪車,便大幅降低了相關費用。

而他們支付給社區中心營運的費用,也以委員會為主體,每年向社區會議提供預算案,申請資金。比如在2016年,Touchstone六位對種菜有興趣的居民,申請在社區中心門前空地建立社區農園。他們提出了950美金的預算案,用於建立灑水系統、設置感應噴淋機器人、購買種子和生物有機肥。產出全部交給社區共同廚房,而負責耕種、除草、收穫的居民,各自認領相應的服務時間,提供無償服務。甚至,因為農園豐收,無法在短期內消耗掉大量馬鈴薯、蕃茄,還專門有人提議並認領了加工農產品這一項志願工作。

第二年,社區農園提出新闢一個「You-pick農園」,讓喜歡「不勞而獲」的居民可以根據義工的標牌提示「請摘我」,把他們種植的成果帶回自家。不過每採摘一次,需要至少來除一行田埂的雜草。這項規定是經由社區會議共同討論決定的。只是,如果這一年所種植的菜不受歡迎,在年終的社區會議上,第二年的預算就會被裁減,甚至整個項目都可能經由討論後取消。

Touchstone的社區菜園。

社區會議X凝聚共識

社區會議可以看做是整個共生社區的最高決策機構,一般每月召開一次。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居民守則,相當於整個社區居民需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居民守則是社區居民在社區創立之初就經過集中討論,撰寫成文的。

Sunward是三個共生社區中最早成立的,也是密西根州第一個共生社區。他們有一本Sunward居民協議書,其中規定,社區40戶人家,每次社區會議至少要有21戶出席並投票。雖然最終決定由居民會投票決議,但是具體的事務由不同的標準委員會和額外的工作隊負責管理,例如社區農園管理委員會及冬季才工作的鏟雪工作隊。根據社區事務可以分為5個方面,領導層、社區生活、社區中心運營、建築及基礎設施以及土地管理。

Sunward的社區管理模式及社區共識是如何形成的,要追溯到創建之初。

1994年,Nick Meima和J.D. Lindeberg受美國其他共生社區理念影響,想在安娜堡建立類似的社區型態,他們邀請了最早在美國普及共生社區理念Kathryn McCamant女士,前來開設工作坊。因此決定了他們的選址標準,1995年最終選定了安娜堡郊外的Scio鄉鎮。

1996年,幾位早期宣導成員成立了一個名為Ann Arbor Alpha的有限責任公司及一家太陽結構建築公司。Kathryn McCamant女士和她的助手Charles Durrett前來舉辦了兩次工作坊,幫助當時有興趣的22戶家庭設計位置圖和社區中心。這些居民共同決定具體的社區建造地,想要的房屋規模、間距,設計公共空間和社區中心。為期一年的討論,1997年初,他們雇請了有相似理念的營建商,同年5月開工,每個單元的價錢和可選擇的方向都由當時的36戶家庭與建商溝通決定,至8月,40戶人家全部預定完成。直到1998年4月,第一幢房屋才興建結束,11月份全部完工,才由居民陸續搬入。

三個共生社區的相對位置圖。此為美國最大的共生社區聚落。

從最早的理念發想,到一步步落地實現,住在其中的居民討論、建構自己未來想過的生活,前後歷時5年才完成。社區建成後,他們每週日向外界開放社區導覽,因此吸引越來越多有相似理念的人想入住。但是考慮到社區的規模不能太大,2001年共生社區發展公司(The Cohousing Development Company)在Sunward的正南面,買下一塊地,準備籌建兩個新的共生社區。

與Sunward的創建一樣,Great Oak也是由幾個有興趣的家庭開始第一次會議,然後連續幾個月的週末建立工作坊,探討具體選址、每個獨立的單元、公共設施等。過程中他們一再反問自身,想要什麼?信念為何?如何共同工作和娛樂?最後他們選擇將社區取名為Great Oak,而非Sunward成員幫助期間所取的White Oak,以顯示他們的主體性。

2001年底,社區成員就願景達成共識:「創造一個多樣且歡樂的永續社區」。既尋求蓬勃發展的和諧,也尋求彼此間的不同。在這個地方,珍視和培養自身的力量與差異。直到2002年底,推土機才開進他們選定的地址。2003年8月,第一批居民開始陸續進駐。從籌備到入住,前後也花了三年半。時間是討論和反覆確認信念的良藥。

同樣地,Touchstone的住戶們也都經歷了一樣的過程。不只是在房子的設計上有選擇權,居民也可以參與社區的日常事務。我們在7月2日參加了一場社區會議,當天主要討論的是社區決策制定的流程。

在居民所遞交的這份修改草案中,列出了社區事務參與的具體流程,比如在「發想階段」要尋找一位可以持續關注和推動議案的帶頭人,議案支持者需要在社區會議分享他們的構想;接著進入「發現階段」,支持者將議案交給社區指導委員會討論,並確定後續會議和補充研究的安排,徵求居民的書面意見;最後來到「問題解決階段」,在社區會議討論時,居民有同意、棄權或反對的權利,直到形成共識。

除了討論這份草案,會議上還分享了社區的最新動態:Hob帶頭與當地市政單位協商建設步道專案,經過兩年多努力終於進入測繪階段;Betsy則向居民徵集用於慈善義賣的舊書;Robin讓鄰居們考慮,是否願意接受即將來訪的Fellowship for Intentional Communities紀錄片團隊的採訪。最後,居民們還在「致謝」環節裡,分享了自己想要感謝的人和事,比如農場的收穫、鄰居幫忙取得輪滑比賽的門票折扣,或者協助修好空調等等。

2018年於Sunward社區中心召開的女性集會。

共食同樂X分享人情

從社區會議的致謝環節,就可以看出在共生社區,人與人的互動非常頻繁。除了每週的共同晚餐、每個月的社區會議,還有不同專案下的社區事務委員會,人們還會自發的組織potluck、早午餐會,以各式各樣的名義慶祝。有時是生日派對,有時是出生派對,或是老人的退休慶祝。如7月4日是美國獨立日,Touchstone的居民們就在一起燒烤慶祝。

每戶的公共郵箱都設在社區中心,方便人們在取信時也寒暄幾句。在Sunward共生社區外,還有一個木平臺和窯烤披薩區。想要在戶外野餐或喝個小酒,在系統內發個郵件就有人前來相陪;住在Touchstone 的Tom從社區2005年初建就搬進來,參加過不少社區的卡拉OK、舞會、婚禮甚至政治議題分享,他說,在這裡想跟人打交道,只要走出家門就可以了。Robin也提到,因為家庭的關係,她住過17年的酒店,也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村莊分別住了8年和3年,然後就是大學宿舍的生活,她習慣了有人情味的生活環境,2005年經過朋友推介參加了共生社區的導覽,還沒走完3個社區就決定搬進來住。

每個共生社區都有大約1/3的老人,目前最年長的是一對90多歲的夫妻。隨年歲漸長,總會有疾病的困擾。Robin在導覽前就提到,這一周就有兩位鄰居做了手術,社區居民自發地照顧和送食物給他們。每逢長輩過世,他們也會在一起哀悼致念。對於老人家來說,居住在這樣的環境裡,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Marge看起來已有80多歲了,她推著助力車笑看著我們家女兒在社區中心玩耍。她說,1999年就搬進了Sunward,當時大部分都是老人,後來很多小家庭搬了進來,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地長大,參與他們的成長,覺得非常開心。

相較於另外兩個社區,Touchstone大部分是有孩子的家庭,所以他們更注重孩子的育樂。在社區會議期間,有居民選擇義務看顧小孩,來作為自己的服務時間。Scott有兩個女兒,分別是7歲和4歲半,除了自家的孩子,其餘社區的孩子也都跟Scott非常親密,會打鬧呵癢,也聽他的話認真收拾玩具。Scott表示,他最喜歡這個社區的原因,就是孩子可以自由快樂的成長。孩子每天都要跑出去玩,有時候還會「消失」一段時間,父母卻不用擔心,到了晚飯時間,孩子還沒回來,就用郵件群發消息,馬上就會有鄰居回報孩子在他們家玩。

Sunward的兩位主厨正在準備共同晚餐。透過此類的活動,不僅可聯繫彼此的情感,更凝聚了共生社區的向心力。

在搬到Touchstone之前,Scott也住過不少傳統美國社區,往往住了多年鄰居都互不相識。5年前,研究社會和環境公平的Scott決定為孩子換個環境,便在網路上找到共生社區的資訊,實地走訪後,就決定搬進來。最近,他們和鄰居商量,輪流把小孩送到對方家裡過夜,讓夫妻可以享受自己的時刻,一起出去晚餐或看場電影。

社區裡還有自己的夏令營。一位在加州擔任老師的住戶,每年暑假都入住Touchstone,為此他更組織了一個夏令營,帶著7~12歲的小孩學電腦和VR技術,或是一起騎自行車、游泳、野外旅行……等等。隔壁的Sunward社區,也有老師提供自然教育課程,帶著孩子認識社區旁林地裡的動植物。在準備共同晚餐期間,我們與幾位鄰居們聊天,發現他們幾乎認識所有的孩子,也知道孩子的年齡和正在接受的教育。

社區居民來自不同背景,有電腦工程師、醫生、護士、老師、心理諮詢師、科學家和房地產投資人。整個社區約有10%是租戶,其他的90%都是屋主自住。面積較小的一室公寓售價約10萬多美金,其他的分別有兩房、三房,附設閣樓或地下室的公寓,也有三房的聯排屋,根據地理位置、面積等,售價約在25~35萬美金。在這裡,居民們不只是找到了家,更找到了一處讓他們不覺得孤單的夢想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