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邱鈺婷 文/ 蘇登呼 攝影/ 汪昕儀
伴隨5月30日「有機農業促進法」公佈,有機農業的發展近期受到關注。位於屏東縣萬巒鄉的「乾坤有機生態農場」,早在民國90年代就開始有機耕種,而且種的是難照顧的有機玉荷包荔枝。
穿梭在田間小路,蝴蝶翩翩起舞,路的盡頭是乾坤有機生態農場,農場身後的大武山,聳立天際。眼前看來一派斯文的農場主人王乾坤,是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工系首屆畢業生,畢業後到石化工廠工作,當上製造部經理。
熱愛花草樹木的王乾坤,工作之餘會在自家屋頂與庭院種植物,還買下屏東萬巒大武山下2公頃多的農地,當起假日農夫。後來公司到大陸設廠,太太許鳳珠不放心他到對岸工作,於是王乾坤申請提前退休,當起全職農夫。
乾坤有機生態農場的玉荷包荔枝採草生有機栽培。
石化工廠經理改當農夫,從慣行農法走向有機栽種
一開始,王乾坤使用慣行農法照顧農場的玉荷包荔枝、椰子及檳榔,但有感於檳榔會危害口腔健康,因此後續即砍除了全部1千多株檳榔樹。
自認農業專業能力不足,王乾坤用了近2年時間,每週安排1天到農委會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當志工,也向荔枝研究專家、鳳試所研究員鄧永興學習農業知識與技巧。鄧永興教導王乾坤矮化荔枝樹,並提醒椰子跟荔枝的照顧方式跟水份控制方法不同,兩者有衝突。依循他的建議,王乾坤後來更將椰子樹砍掉,2公頃多的農地都改為種植玉荷包荔枝。
當時農場使用慣行農法種的玉荷包荔枝,產量相當高,每串荔枝果實有1到2斤重,最重可達4斤。在化工業待過的王乾坤,知道許多化學農藥對身體有害,於是決定改走有機栽種,民國90年嚐試種有機玉荷包荔枝,民國92年初農場通過有機驗證,成為臺灣種植有機玉荷包荔枝的先行者。
有機玉荷包荔枝不易種植,粒粒珍貴
鳳試所研究員方信秀指出,玉荷包荔枝不易種植,有機玉荷包荔枝種植難度更高,需要花時間熟悉玉荷包特性且靠人力抓蟲,無法像慣行農法,用化學藥劑促進生長開花、著果以及抑制病蟲害。
乾坤有機生態農場種植的玉荷包荔枝色澤鮮豔。(圖片提供/王乾坤)
「我是久病成醫,失敗多了,就有更多的經驗教導別人如何避免失敗,」多年來在大學及社區大學分享有機荔枝種植經驗的王乾坤笑說,有機玉荷包荔枝「種愈多賠愈多」,因為產量比不上慣行農法,而且要比慣行農法多花好幾倍心力照顧荔枝。他舉例,當荔枝著果成綠豆大小的時候就要套袋,還需要人工巡視抓蟲,蟲如果沒有抓乾淨,只要套袋裡有1、2隻蟲,整串荔枝就全部報銷了!因此必須反覆精細檢查,把蟲抓出來。由於每顆荔枝得來不易,即便1個枝條只剩1顆荔枝,也要套袋。
用「誠信」賣荔枝,總統想訂也要排隊
目前乾坤有機生態農場的有機玉荷包荔枝種植面積約5分地,今年風調雨順,產量是改種植有機荔枝以來最好的一年,收成5千多斤,從中挑出近4千斤品質佳的荔枝,賣給主婦聯盟、SuperBuy市集等通路業者,農場也自己做宅配銷售,依品質等級不同,有每斤售價300元與500元之分。
王乾坤的有機玉荷包荔枝,通常在樹上就會被通路業者與宅配顧客訂購光。為何能有此成績?王乾坤也直言,「誠信」很重要,荔枝品質必須要穩定,他寧可讓顧客吃不到荔枝,也不要給顧客吃到不好品質的荔枝。在此信念下,農場對荔枝品質嚴格把關,粒粒都要飽滿,而且籽要小、果肉入口即化。農場收成荔枝也不僅是把荔枝從樹上摘下,而是針對顧客的需求喜好採收荔枝,像南部顧客較喜歡吃甜中帶酸的荔枝,農場會在荔枝收成較前期、荔枝仍稍帶酸味的時候就採收供應;北部顧客一般較喜歡甜一點的荔枝,農場就在荔枝收成較後期採收出貨。出貨時,每箱荔枝還要放保冷袋確保新鮮度,並且透過低溫寄送,讓荔枝呈現完美狀態給顧客。
農場每年5月下旬開始採收荔枝到6月初結束,因訂購量多,大約4月底就會停止接單,有些顧客更是去年就先預訂今年的荔枝。王乾坤透露,前總統馬英九曾交由秘書訂購農場的有機玉荷包荔枝送禮,由於反應很好,隔年想續訂並增量,但因為樹上荔枝早已被預訂光了,無法供貨,他只好請秘書改訂明年的荔枝。
王乾坤(右)跟鳳試所研究員方信秀(左)討論珍珠芭樂的病蟲害防治方式。
雖然有機玉荷包荔枝口碑與銷售皆佳,不過栽種不易、產量不穩定,無法成為農場穩定的經濟作物,因此農場也逐年減少種植數量。約10年前,王乾坤開始種有機芭樂,主要考量芭樂較好照顧、產量大且收益穩定,芭樂目前種植面積約4分地,為農場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約占農作物銷售總營收的7成。
回顧走了10多年的有機農業路,王乾坤坦言,有機農業不好做。當問他如果讓有機會重新選擇,會不會繼續走有機農業?他回答還是會,因為曾在化工業工作多年,他深知化學農藥對人體的傷害,有機農業是他決心要走的農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