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製圖/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侏羅紀公園的經典台詞「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常被我們掛在嘴邊,而在現實生態中是否也容許我們這麼樂觀?過去有種說法:「河流整治穩定後,生態就會穩定。」但這後來我們以為的穩定,往往是原有生物群歷經折損、逐漸消失後剩下的貧瘠,活下來的常是棲地適應廣泛的特定物種或外來種。
只從控制水流快速排水為目標的整治,怎麼造成魚蝦移動的天險?在年復一年的折損後,我們來看看他們如何找到自己的「出路」?
溪流的人工整治,讓河溪的跌宕變平穩、狂放變拘謹。但當我們驟然改變水流力量的自我調節、百年來水流搬運砂石又堆積的穩定後,最常見到的副作用就是讓地表水消失了!原本的坡降變平,河床下的孔隙失去原本細顆粒的填塞,水依然走自己下切的路變成伏流,因此在枯水期間,即使上游還有潺潺流水,進入整治過的河段就乾了!來不及撤退的魚蝦被煮熟,洄游的物種到了這裡就路窮水盡上不去。目前的「公共工程金質獎」、「優良農建工程獎」作品,也仍可見到這樣的副作用傷害,這是工程成效迫切需要再納入評估的問題,需要工程專業一起重視!
來看看現實中的真實案例:「有水整到無水,整出伏流的斷頭溪」
想瞭解更多關於「河流」的故事嗎?請上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從河說起」部落格 :https://river-is-life.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