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石虎保育協會自2020年起認養苗栗通霄楓樹窩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不到2分地,推動友善石虎農耕,與在地居民合作環境巡守、維護棲地,並辦理農事體驗活動,推廣民眾認識石虎與里山生態,藉由自動相機生態監測,記錄到石虎、麝香貓、臺灣山羌等8種哺乳類動物出沒,石虎、麝香貓出現頻度增加,成果豐碩,今年再擴大認養5分多地面積,涵蓋後龍、銅鑼、公館、三義等鄉鎮。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劉威廷表示,石虎協會將農業結合石虎保育,早期與民間業者合作推出「石虎米」,但因「石虎米」已被業者註冊利用,為了有利友善石虎田區農產品推廣,協會另以淺山環境中會出現的3種食肉目動物:石虎(又名山貓)、麝香貓(又名九節貓)及食蟹獴(又名棕簑貓),設計「三貓田」商標,今年獲准登記,未來將以此商標推廣友善石虎農產品。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新登記的「三貓田」商標。(圖片提供/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別名「棕簑貓」的食蟹獴。(圖片提供/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麝香貓因尾巴紋路特徵又名「九節貓」。(圖片提供/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石虎是保育類第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棲息淺山低海拔地區,與人類生活環境高度重疊,包括棲地減少,慣行農業使用農藥、除草劑及路殺等,都會威脅其族群數量。石虎協會認養苗栗通霄國產署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第一期計畫面積不到2分地、1,718平方公尺,第二期計畫自今年起新增認養25筆土地、共5,072平方公尺,約5分多地。
劉威廷說,第二期計畫土地為農牧或林業用地,現況多為無人居或遭占用的次生林,因有第一期計畫推動成功經驗,石虎協會將先尋找在地社區合作資源調查,了解在地是否有開發的壓力,未來媒合農友契作推廣友善耕作,可協助農友申請友善石虎、綠保或有機驗證等標章,導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生態給付,也會整合企業ESG等相關需求,推動企業參訪、農事體驗等活動。
劉威廷說,第一期計畫預定115年結案,第二期計畫因此規劃兩年期、同樣於115年結案,未來兩個計畫將合併,重新提案;第一期計畫執行成果豐碩,受評鑑良好,協會也將於26日赴國產署報告、接受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