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編輯部/攝影 吳尚鴻、薛穎琦、陳安嘉、邱文娟/插畫 熊爺與噗
草莓專家 葉人豪
緩解整日累積的疲憊,沒有什麼是吃一顆草莓過不去的,如果有,就多吃幾顆。冬季適合「莓飛色舞」一番,以各種草莓的顏色妝點日常空白,除了鮮吃,甜點也別放過,當季限定,錯過不再。
美味的草莓總有許多討論:究竟草莓是不是莓果?有哪些營養成分?不同品種草莓的特色、有哪些風味?如何正確挑選、清洗、保存?坊間傳說的農藥、膨大劑或染色說法孰真孰假?本篇特別邀請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生物防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葉人豪,為我們解惑關於草莓的流言蜚語。
吃草莓的二三事
Q 如何挑選草莓?
A 首先觀察花萼(蒂頭),顏色鮮綠,沒有病斑為佳; 再看外形光澤,光亮且飽滿表示情況理想,顏色若已轉紅色即為成熟。成熟的白草莓,則會趨於奶油白或淡粉色,亦可從最外層草莓籽(果實)小顆粒的顏色來判斷,成熟時也會從黃綠轉紅。
Q 草莓不是莓?
A 正確!
莓果在植物學定義稱漿果,是單子房所生出的多子果實。但草莓並非從子房生出,其實是膨大花托長成的聚合瘦果─由小果聚集成形的整體結構。真正的果實是散布在果肉表面的小顆粒,小顆粒裡頭才是種籽。
Q 草莓農藥下很重?
A 往昔的慣行農法,常有「以重藥護果」觀念。現今農業部與各農改場積極推動如IPM(害物整合管理)等農藥減量農法,並定期抽檢農藥殘留量,確保合格;各農園也紛紛響應加入友善環境耕作,依正規方式作業,就不會有過量殘留的問題。建議購買時,也可溯源履歷或多了解產地種植方式。
Q 傳說草莓是使用膨大劑才長那麼大顆?
A 錯誤!
頂多視草莓生長情況,使用可讓花梗長得長、接觸更多陽光的勃激素(Gibberellin),是植物本身就會製造的一種激素,種植時添加只是促進其生長,實驗證實正常狀況使用對人體沒有影響。
Q 草莓有染色,所以洗出來的水才會有顏色?
A 錯誤!
清洗後的水若有顏色,可能是草莓受到水傷,或在先前已碰撞造成傷口,清洗過程中溶出了花青素等物質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