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赴立院報告專案進口雞蛋 場外年輕人訴求:「農為國本 不是鬥爭工具」

3名年輕人今日上午在立法院研究大樓外舉起「農為國本 不是鬥爭工具」布條,訴求農業不是政黨提款機,散布不實資訊政治人物應儘早澄清。(圖片來源/民眾提供)

立法院新會期今(22)日開議,邀行政院長陳建仁率相關部會首長就「專案進口雞蛋」議題專案報告,一早有3名年輕人在立法院研究大樓外拉起「農為國本 不是鬥爭工具」布條,訴求農業不是政黨提款機,散布不實資訊政治人物應儘早澄清;農為國本不是鬥爭工具,各黨派應團結促進台灣農業發展。他們強調,今天的行動只是開端,日後不排除有進一步抗爭。

這次行動參與者包括臺大農業經濟學系碩士生陳泉潽,以及多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年輕人。發起訴求年輕人以新聞稿說明,自從2018年北農風波以來,農業經常淪為各黨派政治鬥爭的工具。農業涉及民生,與大眾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農業政策在制定時須考量諸多面向,非從業人員對其了解又相對有限;各黨派利用這樣的資訊落差,針對農業政策做出許多不負責任的批評和指控,刻意製造社會恐慌,已經超出政治攻防的容忍範圍。

一早3名年輕人在立法院研究大樓外拉起「農為國本 不是鬥爭工具」白布條。(圖片來源/民眾提供)

他們認為,農糧是國家安定的根本,無論帶著什麼樣的意識型態,任何藉著農業議題進行政治鬥爭的行為都是極度不道德的。面對農業議題應實事求是,農業部門有過錯當然應該接受批判與檢視,但是掌握話語權者如立委、名嘴,又或是媒體必須嚴加自律,不該為了政治利益放任錯誤資訊持續影響民眾認知。所有針對本次事件的不實指控,都應有澄清、道歉的後續作為,以終止假消息對臺灣社會的傷害。

他們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正視假新聞對農業帶來的影響。他們指出,農產品是重要的民生物資,最容易挑動社會的敏感神經,若對農業假新聞發布的規律、特性缺乏深刻的認識和反省,歷史將會一再重演。針對農業部門的認知作戰,並不會因為一個部長下就結束。各黨派和媒體也應扛起食農教育的責任,傳遞正確的資訊,而非捕風捉影、混淆視聽。

行動青年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正視假新聞對農業帶來的影響。(圖片來源/民眾提供)

他們強調,今天的行動只是開端,因應近期挾帶農業議題而來的不實流言與對臺灣農業發展的重傷,日後不排除有進一步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