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邱啓芳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分署長
祝瑞敏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副分署長
洪政義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秘書
蔡政修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農村營造科科長
郭哲昆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農村營造科副工程司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簡稱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積極響應並推動綠色照顧計畫,活躍農村社區高齡人口不應該單打獨鬥,而是結合在地,更將眼光放得更寬、更遠,結合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經驗交流,創造跨領域、城市、鄉鎮互相支持的銀髮綠色照顧網。
隨著全球教育知識、醫療水準、科技程度逐步提升,人口老化是眾多已開發國家正面臨的人口危機,人口老化比例增加意味著年輕人口比例減少、生育率的下降及平均壽命的延長。聯合國《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指出全球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及占總人口的比例都在增加,依據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資料顯示,臺灣社會於2018年步入高齡社會,保守推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會持續且飛快地走高,預估2039年突破30%,至2070年推估達43.6%,與其他國家相比占比將高於日本,僅略低於韓國。
面臨社會高齡的課題,如何打造高行動力的樂齡臺灣勢在必行,農村水保署推動綠色照顧(簡稱綠照)計畫,臺南分署轄內2022年核定23個綠照社區,2023年核定18個綠照社區,共計41個,其中臺南15個,高雄8個,屏東15個,澎湖2個,金門1個,以運用農業資源,促進高齡者在地健康老化,吸引青年返鄉服務為核心宗旨,提升南部地區臺南、高雄、屏東、澎湖、金門等五區農村社區銀髮照顧在地服務的可持續性,以綠場域、綠飲食、綠療育、綠陪伴四面向為主軸,利用農漁村自然元素,結合在地特色食材、文化傳承、飲食健康、手作課程及綠色景觀療育,實踐農業多功能價值,營造友善高齡環境,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照顧,推動自主永續發展,協助高齡者在地健康老化。
臺南後壁頂長社區綠照有成 臺日跨海交流銀齡展活力
在農村悠閒生活的背後面臨少子化、青年人口外流的衝擊,「感恩綠色照顧計畫的引入,有一個契機鼓勵社區爺奶走出來一起互動凝聚地方的情感,如果沒有這個機會讓我們做出改變,這裡可能會逐漸凋零,成為消失的社區之一。」臺南市後壁區頂長社區總幹事張美雪(人稱美雪姊)說。對多數人而言,高齡和衰弱往往畫上等號,頂長社區翻轉外界對老化的看法,「我們在綠陪伴的過程中,提到長者會的東西時他們的眼睛是會亮的!」綠照員黃璿說,長者眼神閃爍著歲月的記憶,蒼老的雙手蘊含人生的智慧與溫暖,每當長輩在廚房傳承一道道美味的道地手路菜,在大榕樹下運用稻稈編織一件件藝品,信手拈來都蘊含對生命的堅韌與溫暖。
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今年3月邀請日本足利大學校長末武義崇、基礎看護學學生指導委員兼國際交流委員小谷千晴、工學部教授大野隆司、國際參事員佐佐木節,足利赤十字醫院院長室久俊光、醫療國際部室長瀧永哲、教育研修管理課長野口智弘及長野縣信州大學職涯中心教授勝亦達夫等專家學者,來到頂長社區長短樹公園進行「農村社區綠色照顧臺日交流座談會」,聚焦銀髮照顧、社區營造等多方面議題做經驗分享與交流。
「阿嬤為了這次交流卯足全力練習空靈鼓,在前一天就開始醃肉,製作阿嬤牌手作肉捲,要讓來自海外的朋友感受頂長的熱情。」中午時分傳來陣陣米飯香,特別安排具有濃厚農村風情的割稻飯,澎湃好菜好肉充分展現阿嬤的好手藝和古早人情味禮數。頂長社區爺奶迎接來自遠道而來的日本好友,現場展演綠療育空靈鼓課程教學成果,親手做羹湯製作綠飲食道地米香的碗粿、肉捲、割稻飯,長輩互相陪伴凝聚情感從中獲得朝氣,透過共同為同一件事努力,在社區形成正向循環。
臺灣各部會支援高齡相關政策推動活躍老化、振興在地的執行目標,呼應日本夥伴長野縣信州大學職涯中心教授勝亦達夫所分享「Community development by group of arrows」,意指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參與社區發展,在20世紀大家筆直地朝向同一個方向前進,然而21世紀轉變成每個群體象徵一個個小箭頭,努力的方向雖然有些微不同,但在整體目標上仍朝著相同的方向前進,達到共同的最終目標。臺日兩國的長者照顧經驗交流有相當大的價值,期待未來持續深化學習雙方的優秀經驗,從而提升長者照顧能量,實踐高齡者樂活、在地健康老化的願景。
屏東內埔隘寮長者的手路菜 臺菲味蕾外交黃荊飄香
很久以前隘寮祖先來到狹隘險要之地,奮力抵抗洪水氾濫、外族侵略後建立家園並命名「隘寮」,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街弄處處可尋得生命力堅韌的臺灣原生樹種「黃荊」,承載著過去榮光和智慧。隘寮子弟傳承老祖宗精神,實踐「有溪無橋,過水隘寮」,意即即使隘寮沒有橋,那就捲起褲管努力涉水而過吧!勇敢嘗試,不怕失敗,每一次努力都是成長的機會,「愛」做才有機會,「僚」落企就有希望,不僅僅是對過去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承諾,這些價值觀成為隘寮回鄉青年的信念基石,以實際行動陪伴長者,傾聽著過去的故事,分享著現代的生活與技能,彌合著世代之間的鴻溝,為長輩營造溫馨的生活環境。
「我們這裡有個溫馨的愛聊食堂,可以相聚、交流、共享快樂,建立更緊密的社區關係。透過綠色照顧計畫綠場域設計成多功能的社交空間,滿足社區長輩內心的關懷需求,讓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暖心歸屬感。」隘寮社區理事長潘玉燕(人稱小燕子)說。
小燕子笑說,「關懷現在的老人就是關懷以後的自己。」執行綠照計畫綠場域、綠飲食、綠療育、綠陪伴四面向,服務社區長者幫助他們延緩失能的風險,設計多元課程維持身體機能,增加社會連結度,同時也是為了讓社區維持生機活力的方式。推動社區事務的主要核心人物之一小燕子,不屈不饒的職人精神就像投石漣漪,吸引一票年輕人回鄉發展,吸引年長者走出家門來到據點。綠飲食建置不彎腰菜園,由社區志工協助長者進行田間管理,透過綠陪伴走進長輩的記憶廚房,紀錄懷舊好味道,傳授烹飪技藝和生活經驗,同時將這些珍貴味道和故事記錄下來,包括菜餚名稱、烹飪步驟、特殊食材、故事等,透過隘寮食譜延續風土味蕾。
這樣的好味道擺上餐桌飄香國際,從菲律賓遠道而來的參訪團來到隘寮社區,由這群銀寶們發揮廚房的好手藝,使出渾身解數,製作數道具有在地風味的美味料理,例如黃荊水醃菜牛肉麵、黃荊蛤蠣義大利麵、不驚茶、黃荊鮮奶紅茶等餐點。別具意義的是,餐點從餐具器皿、烹調製備食物到蔬果食材都出自長者所管理的不彎腰菜園、親手製作的杯盤陶器。長者們感受老有所用,能夠為社區付出,展現自身價值而感到自豪與肯定。70多歲的玉英阿嬤笑著說:「很高興可以讓外國朋友享用我們做的料理,這些蔬菜都是自己種的,沒有灑農藥,很安全、很好吃!碗盤也是綠療育課程自己做的,很開心!」透過綠照計畫將長輩的生命價值點亮,為晚年生活注入更多可能性。
高雄旗山糖廠社區長者為師 最接地氣的蚓菜共生經驗分享
以環境教育、食農教育與農村體驗行程為產業主體的糖廠社區,秉持初心守護社區長者,鼓勵自主參與,強調在地永續,復興古老椪糖和香蕉絲工藝。近年來,糖廠社區執行長曾渝媗有感於社區高齡化危機,親力親為帶領夥伴活絡地方成長動能,增加就業機會吸引青年回鄉發展,透過綠色照顧計畫結合地方特色產業提升銀髮身心靈健康,促進在地型的商業模式永續化。
「你絕對想不到社區長者所擁有的生命智慧和堅韌力量有多讓人驚訝!」面對高齡化社區如何永續發展的課題,農村社區女力的代表之一曾渝媗提出解方,強調實際付出行動永遠是最重要的,社區的永續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其中人力資源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人才的投注不僅是指技術力量,也包括居民的參與、教育培訓、文化傳承、社區參與以及共同治理等各個層面,而社區長輩所擁有的智慧結晶承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饒富文化底蘊的知識,對社區的繁榮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成立「大旗美農村體驗物產直賣所」,鼓勵長者為師發揮個人特長,與年輕一代的交流與合作,激發跨代創新,攜手推動社區發展。通過這些方式,鼓勵社區長者積極參與產業,結合綠色照顧綠場域、綠飲食、綠療育、綠陪伴四面向繁榮糖廠社區。其中推廣自然友善農法生態植栽器「蚓菜共生」桶,打造不彎腰菜園讓長輩認養負責的區塊,這個方法不僅強化參與感,在自己認養的區域進行植物照料、環境整理等活動,這不僅有益於社區環境,也讓長者感受到自己的貢獻。
「事情做久了就變專家。」糖廠社區開設環境教育、食農教育培訓課程,包含蚓菜的生長特性、照顧需求、種植技巧、土壤調理、病蟲害管理、講課技巧等,培育這群長者成為最接地氣的師資,掌握實用的技能,並成為推動「蚓菜共生」的核心力量,向來訪的日本、新加坡等國際夥伴交流友善農法的成功經驗,在分享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傳遞,也有助於提升長者的自尊和社會參與感,感受到自己仍然有價值並做出貢獻,這種參與感對於長者的心理健康和社會融入非常重要。
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致力推動有溫度的綠色照顧計畫,守護農村社區銀髮族。在全臺灣籠罩在高齡化的威脅下,社區是開拓銀髮永續最重要的一塊拼圖,希望藉由長照領域相關議題的實務經驗交流,去蕪存菁吸取外界的長處改進自己的缺點,發展並調整出適合臺灣農村社區長者的服務及經營模式之外,讓被照顧者同時也能成為照顧者,展現銀髮族所擁有的活力與價值,從而實踐「活到老學到老」Never Retire永不退休的不老精神。
購買連結:博客來、誠品、PChome豐年農市、udn琅琅悅讀、讀冊生活、HyRead凌網、華藝數位、Zinio、KONO、PUBU、台灣雲端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