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路清淤通報網、專線上線 農水路堵塞3至7天暢通

農水署地方管理處協助灌溉渠道圳路清淤。(圖片提供/農水署)

臺灣農田水利圳路長達7萬公里,面積密度全世界最高,但在氣候變遷下「短延時強降雨」事件愈來愈頻繁,可能讓圳路堵塞致災風險陡增,農委會農田水利署除了利用歲末斷水期與期作間空檔定期清淤,今年成立「圳路清淤通報網」及免付費通報專線,透過民眾自主通報,通報立案後可在3至7天排除堵塞,提升清淤效率確保圳路暢通,強化農業韌性。

農水署轄下各地方管理處工作站計有289個,平時透過工作站人員定期巡檢或接受民眾反映,執行圳路清淤,確保灌溉溝渠暢通。農水署農田水利管理組組長洪銘德表示,為了提供民眾多元通報方式,今年新增免付費通報專線:0800-788717(0800請幫忙清一清),設立「圳路清淤通報網」(https://www.channelmm.ia.gov.tw/crportal/),方便民眾電洽或上網通報。

透過清淤通報網通報圳路堵塞,通報人只要填寫聯絡資訊、通報地點及內容、確認內容送出通報,3個步驟可在1分鐘內可完成。洪銘德說,提供通報地點資訊時,若人在現地使用手機,可透過開啟GPS定位提供資訊;或手動輸入地址通報地點;若通報人不清楚詳細地址、地段,也可在地址欄描述當地地標、地景,供管理處人員判斷位置,仍無法辨認地點時,受理通報人員也會透過通報人所留聯絡方式聯繫確認。

農水署今日發表「圳路清淤通報網」及免付費通報專線。(圖片提供/農水署)

農水署署長蔡昇甫表示,通報網及專線有3個專門人力接受民眾通報,通報立案後大約3天至1周可完成清淤,自今年3月起試營運,至今已接受過500多件通報,民眾反應良好;透過民眾通報,可提升清淤效率50%,未來更可透過通報網平臺智慧管理,從清淤地點重複情形,發現堵塞熱區,適時調整瓶頸段或洩水坡度等,改善圳路。

近來瑪娃颱風逼近,外圍環流可能為臺灣帶來可觀降雨,蔡昇甫說,全球公認反聖嬰現象已在3月底、4月初結束,接下來變為正常年、甚至轉而進入聖嬰現象,颱風只會愈來愈多,一反過去三年無颱侵襲情形,氣候變遷趨勢不可逆,人力能做的就是強化農田水利韌性,維護農業永續發展環境。

蔡昇甫指出,農水署各管理處每年12月會進行各閘門、圳路巡檢,在隔年2月以前由管理處人員抽查完成,4月再由農水署本部到每個工作站抽查,在5月底汛期前完成改善,今年發現需要改善地區均已處理完畢;此外,每逢颱風豪雨過後,邊坡土石或上游雜物沖刷下來,均容易造成圳路多處淤塞,農水署每年也有開口合約,風災過後可請大型機具廠商,配合地方上的水利小組、臨時雇工清淤,目前盤點量能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