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讀好書】《田野裡的生活家:12位在地小農的種植故事╳43道美味食譜提案》

內容提供/四塊玉文創  文/史法蘭
為什麼你該讀這本書

你知道自然農法其實有許多種方式嗎?在台灣許多熱愛土地的小農們,他們以雙腳穩實地踏在泥土地上,留下辛勤的汗珠,用各自認為最善待土地的農法耕作,只為種出不愧對自己和土地的食材。而講究食物天然簡單的私廚史法蘭,為了尋找不愧對自己料理的食材,從東部為起點,踏上尋訪小農的旅程。本書介紹12個在地小農的種植故事與43道美味食譜,希望讀者可以在書裡,看見一片最樸實美好的田野風景。

每次與承萱見面,不知何故,都會感覺原本有些混亂的心緒變得安定,獲得一股力量,說不清楚是因為BD農法的魔力,還是人智學分享,總之,是很有意思的經驗。

當知道宜蘭有個「三元生活農場」實行BD農法,而且負責人承萱以前也是行銷同行時,立刻申請去參觀,聽她娓娓道來對農場的作物、一草一木的熱情,對草頂的蜘蛛也輕輕撥弄,溫柔以待。當時每天在菜圃裡忙得灰頭土臉的我,很羨慕這種淡定,後來因為對BD農法產生興趣,又參與了一次讀書會,跟著讀「農業八講」,就這樣觀察他們的分享半年多,進而邀訪,才更深入了解BD農法。

之前在精品業、傳播業和微軟online team做行銷工作的承萱,一直過著熱鬧和緊湊的生活,和農耕種植的距離很遠,對吃下去的食物也不在意,直到懷孕選擇離職回家休養待產時,常常回娘家整理書本,有次看到一疊資料從書櫃落下,仔細閱讀後,發現是大學念德文系主修歌德(Goethe)時做的功課,是關於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的文章,年輕時看不懂,印出來放著;此時再讀,看了覺得很有心得,又上網查了施泰納其他的論述和演講,例如人智學、華德福、三元社會、BD農法等。

那篇文章描述了人類的存在是為宇宙帶來和諧的要素:「愛」,而懷孕讓承萱開始思考人生,自己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該怎麼陪伴小孩,這些事情讓她覺得不能草率,她相信食物生長過程中的農法和心念,食用者會全部接收;為孩子準備副食品,更讓她覺得食物和健康很重要,所以開始投入學習BD農法,並聽了很多營養系列的演講。

為了孩子搬家,在學校旁開農場

為了讓孩子在宜蘭華德福學校受教育,在大自然中生活,決定舉家搬到宜蘭,在上師資培訓課的承萱以為學校有農場,後來發現學校尚未具備這個資源。她決定擴充原本在家裡種植、在員山種稻的農作,因此在「人智學教育基金會」工作期間,因著恰好的機緣,租下學校旁原本種植水稻的農場取名「三元生活農場」,提供給華德福七年級的學生種植。

清理租來的水田之後發現,草很黃,土又硬又黏,剛開始鄰居阿公總是嘲笑承萱是無聊的台北人,只是想做都市農夫的夢。她開始嘗試用BD農法改善土壤,學習觀察雜草,除了辦農法讀書會之外,也開始號召讀書會的大家一起工作,育苗、種植、搭工具間等,採取多樣的蔬菜輪作,保持生物的多樣性。

BD 農法與有機農法,或者慣行農法最大本質上的不同在於,BD農法主張農場是一個有機的獨立個體,因此需要完整而豐富;我們在土地上種植,就很像踏在土地的頭皮上,如果一直用農藥,用除草劑和化肥,頭皮受傷,怎麼還會長得出東西呢?這個農法非常重視自然的節氣時辰,也很在意月亮潮汐帶來的影響,更需要使用來自植物和礦物元素,獨特的9 種配方來啟發土地覺醒,這些配方與宇宙的行星相呼應,施用在堆肥中保存堆肥的生命力,強化堆肥的效果。農夫以崇敬的心,與日常農作中的行動將療癒的能量注入土地,彷彿為地球這個溫暖的存在帶來恢復平衡的能量。

用牛糞和牛角調配方,啟動土地的療癒能量

一直聽聞BD農法的配方很複雜獨特,所以請承萱分享兩個配方讓我們一窺究竟。承萱簡單明快地解說,第一個配方「牛糞牛角配方」,編號500,據說可以活化土地裡500萬個微生物菌,在秋天的清晨,將剛生完小牛、還在泌乳期的母牛早上的第一坨糞便,填入自然死亡的母牛角裡,埋在土裡過冬,春天再挖出來,與水攪拌1小時,撒在土壤上。

第二個配方則是使用水晶,編號501,此配方是賦予植物矽的能量並平衡陽光的作用。在夏至,把水晶磨成比鹽還小的顆粒,釋放結晶的能量,混合雨水做成水晶膏填裝在牛角中,埋在土裡度過一個夏天,秋天再挖出來以適當的時機攪拌後噴灑在植物葉片上。

為什麼牛隻在配方占有這麼重要的地位,因為牛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極細緻地進行消化的工作,將吃掉的青草在4個胃中反覆咀嚼分解,牛糞是純植物性力量的分解,牛角則是封閉的能量集合,剛生完小牛的母牛還充滿著對小牛的母愛,而食物療癒人類的源由就是「愛」,我們需要透過牛糞、牛角製作出的配方來啟動土地的療癒能量。

對於這個看似要特意準備的農法,有多少農人在實行呢?承萱說全世界都有BD 農夫,她曾經去美國等地學習分享,因為一個人是救不了地球的,做久了也可能會迷失,與其他的BD農人交流,會獲得更多能量和知識。台灣很多做BD 農法的人,可能也完全不知道華德福教育和人智學,但因為原本使用的農法遇到瓶頸,因此對BD農法產生興趣。而關注地球的每一份子都是夥伴,能做多少就是多少,我們都是從土地上面提款,應該要回饋療癒的力量,才是和土地最理想的合作。

不需人人做農夫,找到能為地球做的事

農法有很多種,為什麼要選擇看似比較複雜的,而不採用更方便的辦法呢?承萱表示自己是先認識人智學,並選擇以人智學作為人生的道路,才開始使用BD農法。BD農法的起源是在1924年,農夫因為作物產量下降、動物生病,去詢問施泰納博士而發展出來的農法,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使用BD 農法進行農耕或園藝工作。承萱以前是講求效率的科技人,因為研讀了施泰納博士的人智學,因此研究BD 農法,如果在人智學體系下學習會更有整體性,也因為串聯整個體系,更能了解其中的奧妙,解決了很多其他領域的問題。

談到人智學與BD農法的關係,承萱說,實行BD農法的農人,需要學習「看見真實」,這是人智學的一個練習,觀察植物為什麼會在這?會是用這種樣貌出現;為什麼會有這些雜草?雜草的種類又有什麼變化?真正的觀察必須內心平靜,不然會有執著或是標籤化,而產生誤判。我想,面對真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自信,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有難度,要怎麼做到呢?承萱說學會理解每個人都有限制,就不會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進而能面對真實,對一切產生理解。

這樣的堅持,我想需要很大的勇氣和信心,承萱說自己很幸運,有一群夥伴與家人支持她要做的一切,與她一起努力與分享,是彼此信任、共同成長的團隊。孩子也對於可以吃到自己種出來的菜感到很開心,雖然承萱不會跟孩子講農法,但會讓他們參與所有的工作,學習為地球付出的態度。

而承萱自己則是當農夫之後發現,凡事都有次序,著急不得,一切的發生都需要時間,因為每個人與每個場域都有限制。以前工作的訓練讓她了解自己的定位,訂出目標,務實地執行,學習統整很多事情;所以現在雖然很忙,但在菜園走一圈,還是能夠有序安排所有的工作。

與承萱相談,感覺是農法和心法合一的過程,她將菜園的蜘蛛輕輕撥開的場景,一直在我腦中縈繞不去,我想,帶著正面的心念去對待土地,土地自然會給予良善的回報。承萱說希望更多人有意識地照顧大自然,不需要每個人做農夫,但是一定有能夠為地球做的事,能把這些帶到意識當中,注意環保,支持自家附近友善耕作的農夫,就是非常美好的事了。

本文摘自四塊玉文創《田野裡的生活家:12位在地小農的種植故事╳43道美味食譜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