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02】停灌休耕 農民半暝勤追水 品牌米找出路

嘉南地區的農田供灌,靠掌水工人為調節,節省下大量水資源。(攝影/王志元)

臺灣米倉的嘉南平原是臺灣面積最大的平原,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太保工作站掌水工楊金松,接手掌水工工作五年多的他,負責後庄區域的供灌,今年特別忙碌,因為雨水偏少,頻繁巡圳路看水走到哪了,一塊田吃夠水了,就得趕快把水孔塞起來,換另一塊田灌,才能善用有限的水資源。

太保工作站灌區仰賴曾文水庫及烏山頭水庫水源灌溉,每年一期作大約在1月下旬到5月上旬放水,之後停供,二期作再從7月下旬開始放水,放到11月上旬。供灌期間還採取間歇灌溉方式,放8天停5天。

太保市工作站掌水工楊金松接手掌水工五年多,今年巡水路特別忙碌。(攝影/王志元)

稻田「乾涸涸」 半暝田底比厝裡更鬧熱

為節省水資源利用,水庫採間歇性供灌,太保許多稻田又位於水路水尾,今年雨水少,停水5天期間每塊田都「乾涸涸」,等到開始放水,水路跑到這裡還要6、7天,因此放水頭幾天農民個個急得要死,只想讓田趕快淹一下。田區位於水尾的太保市農會農事小組長羅樹煌說,稻穀如果等到第12天才吃水「絕對會被曬死」,因此水尾的農民從放水的第一晚就開始「追水」,只希望不要讓稻穀「趴下去」。

羅樹煌說,今年放水8天,他8個晚上「整暝沒睡」,都在田裡追水,往年也缺水,但今年需要追水的人特別多,「半暝1、2點田底比厝內更鬧熱」,所有水尾的農民都聚在田裡「開講」。雖然勤奮追水,羅樹煌二期作還是因吃水不足而減產。

今年缺水、稻田「乾涸涸」,水庫間歇供灌8天放水期間,太保市農會農事小組長羅樹煌每晚到田裡「追水」。(攝影/王志元)

農委會11月25日宣布嘉南地區明年一期作停灌休耕,當天丁貴育苗場執行長馬慶聰正在烘乾稻穀,準備作為來年的稻種使用。嘉南地區大約五年一大旱,氣候變遷下乾旱發生間隔變短,一期作停灌頻率恐將更高,令現年50多歲的他對未來十分憂心,他說:「自己只會種稻,不種稻也想不到可以做什麼。」

停灌休耕 小農品牌之路受衝擊

停灌休耕也衝擊友善耕作、「做品牌」自產自銷農民。新竹竹東鎮雜糧產銷班第1班,以無農藥栽培、水旱輪作方式,一期種水稻、二期種甘藷雜糧,打造「六香田」品牌;產銷班用竹東大圳清澈水源所種植的桃園3號香米及台農57號甘藷,吸引到包括鄰近的竹科在內的不少死忠客戶。

今年桃竹苗二期作率先停灌,11月初農水署工程人員來到竹東雜糧產銷班,趁停供期間修圳路,雜糧產銷班班長莊正燈卻忙進忙出,忙著聯繫彰化的稻農,洽談契作;原來莊正燈已做好桃竹苗明年一期作繼續停灌的心理準備,擔心明年沒有生產,無法維繫「六香田」這個品牌,希望找中南部農民合作生產,把品牌做下去。

產銷班種植甘藷不用農藥殺甘藷蟻象,收成只有3成5符合規格可出貨,但因為建立友善耕作品牌,「六香田」的甘藷每臺斤可賣到50元。因停灌影響生產,農委會給予種植甘藷每公頃8萬元補償,但產銷班光整地加甘藷苗每公頃成本就要7.5萬元,還沒算進肥料及割草費用,停灌補償可能讓「六香田」不敷成本。

是否考慮搬離竹東?莊正燈說:「自己的家業都在這裡,搬不了。」(攝影/王志元)

產銷班做品牌需要以穩定的產品維繫客戶,莊正燈感嘆五年前一期稻作停灌過一次,當時斷貨3個月導致客戶流失,花了三、五年才重新拉回來,如果明年一期作又停灌,「六香田」的品牌不知道還做不做得下去?

近20年國內曾停灌休耕8次,新竹就「中標」6次,未來在氣候變遷下,乾旱發生情形恐將更頻繁,缺水可能成為常態。談到是否考慮搬離竹東?莊正燈則說:「自己的家業都在這裡,搬不了,他將設法希望把農業生產延續下去。」

極端氣候挑戰農業永續發展

來自高雄的青農郭苡莘,愛上竹東大圳的農業生態,十年前來到竹東,投身友善耕作,這裡成為她第二個故鄉。她說,在氣候變遷下,政府實應將每年都定義為「缺水年」,妥善規劃水資源利用,農民願意配合政策進行產業轉型,但只求公平的用水權利,「三天兩頭停灌,農業恐再難吸引青年人力投入」。

來自高雄的青農郭苡莘,對友善耕作充滿理想,她希望政府妥善規劃水資源利用,讓農田現生機。(攝影/王志元)

去年起農委會擴大農機補助,馬慶聰趁機購進新農機,今年也才剛建成新廠房,打算擴大育苗規模,未料明年停灌休耕,反而只能把農機擺著、「沒田可做」。馬慶聰說,二期稻作產量不佳、只求收支打平,稻農收入均仰賴一期作,如果未來供水不確定升高,可能會影響投資種稻產業的意願。

做農辛苦,老天不下雨得為灌溉水煩惱,停灌休耕領取補償,還得擔心下一期工作能否繼續。針對停灌補償部分,農委會企劃處處長莊老達表示,農委會擬結合農民卡、實名制及農地管理,建立實耕者認定制度,但因資料龐大,整合涉及多個單位業務,希望未來能及早上路。

桃竹苗二期稻作停灌,結穗稻穀缺乏水源,只能留在田中乾死。(攝影/王志元)

【延伸閱讀】

【氣候變遷01】缺水停灌 高溫減產 極端氣候改變農業產業面貌

【氣候變遷03】雙管齊下 讓稻作找雨季、培育最耐旱稻種

【氣候變遷04】11項最易受乾旱衝擊作物公布 農委會擬推大區輪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