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旅行家】獻給冒險家的巧克力鹹魚粥

巧克力鹹魚粥

文字.攝影/張健芳

不只人名地名,菲律賓不少小吃,特別是糕餅甜食,也常帶有西班牙名,鄉下老人算帳數數,至今仍用西班牙文。

當我嚼著酥炸豬皮(chicharon),喝著肉粥(arroz caldo),吃著餡餅(empanada),不禁心想,三百多年的西班牙殖民歷史仍然生香活色呀,這些東西我上次吃到是在拉丁美洲呢。

看民宿老闆娘葛羅莉亞煮早餐,她用糯米煮粥,加了糖,丟入幾錠巧克力,慢慢攪拌。「快好了,」她說:「巧克力粥幾乎每個外國人都愛吃。」我說:「因為世界上沒有人不愛巧克力吧。」「少一味。」葛羅莉亞沉吟。

「少什麼?」我覺得完成度明明很高呀。她翻箱倒櫃,張羅了一陣。眼前銀光一閃,有頭有尾,竟然是鹹魚乾!我大驚:「這太混搭了吧?」「我小時候也不喜歡,大了以後才覺得對味。」她把鹹魚乾煎得香香脆脆的。

既然我誇下海口什麼都吃,只好秉持著冒險精神, 硬著頭皮吃巧克力鹹魚粥(champorado)。一嘗大感意外,多了鹹魚乾又脆又韌的嚼勁,層次竟然豐富起來,鹹味對應出甜味,魚鮮味烘托了米香,異常合拍,越吃越開胃,我稀哩呼嚕把整碗粥喝完了。

我在墨西哥曾喝過傳統的熱可可champurrado(攪拌的意思),加入玉米粉增加濃稠的口感,沒想到隔一個太平洋,在菲律賓又見了面,拼成champorado,就地取材把玉米粉改糯米,加入椰奶,配上鹹魚乾,是普遍的早餐或下午點心。

巧克力源自墨西哥,自古被原住民阿茲提克人視為溝通天地的神聖飲料,西班牙征服者學阿茲提克貴族喝巧克力,加糖加香料,風靡西語文化圈,最後全世界都為之瘋狂。

巧克力從墨西哥跨越太平洋來亞洲落地生根,菲律賓早在18世紀就成了可可豆產區,菲律賓人將發酵並烘烤過的可可豆磨成巧克力糊,再加上未精製的蔗糖,倒入模中,塑形成一錠一錠的巧克力。

PROFILE

張健芳 政大新聞系畢業,科班出身的故事人。國際領隊、英日文導遊,旅行重度上癮。自學中的廚子,一鑽進菜市場就不想回家。帶著業餘社會學家的眼光,臥底異國餐桌,手寫食物的故事,咀嚼生命的滋味。